[发明专利]电梯的防坠落机构及装有这种机构的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6880.8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义;杨志勤;谭苗苗;朱家刚;尚星辉;张鹤;陶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5/18 | 分类号: | B66B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王志刚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坠落 机构 装有 这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安全保障机构,特别是涉及电梯的防坠落机构及装有这种机构的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运行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发展,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交通体系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电梯作为一种垂直的交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增多,“停车难”的问题尤其突出,一些医院、商场、学校、酒店等公共场所的门前道路经常堵塞,这不仅影响着城市的交通和面貌,更加困扰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如何解决“停车难”这一现状,已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今,让汽车搭乘电梯停止在十几层的高楼里已变成了现实,这种停车方式节约土地,可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载车电梯比普通电梯空间大很多,可容纳一辆小型货车,而且承载的重量也很大,可达到几吨。载车电梯是一种解决汽车垂直运输问题的特殊电梯,和传统的汽车坡道相比,它能节省80%的建筑面积和两倍以上的汽车周转效率。无论是载车电梯还是普通电梯,升降全自动化,省时省力,而且操作方便,进入电梯后,按下按钮,一两分钟便可到达高层。
虽然电梯有很多优点,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电梯在垂直升降的过程中,缺乏安全保护装置。由于承载的重量很重,特别是在货物或汽车进出轿厢或轿厢升降的瞬间,会对升降机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并且直接作用在升降机的刹车装置上,可能导致轿厢坠落下来。另外,由于曳引轮绳槽的磨损、变形以及钢索上粘着的润滑油过多,会使钢索在绳槽中打滑,从而造成曳引力下降,使轿厢坠落。若在超重的情况下运行,钢索很可能断裂,失去曳引力,使轿厢坠落造成事故。由此可见,电梯的防坠落机构的设计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插销式的防坠落装置。插销式防坠落装置通过插销限制轿厢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使其可维持悬空状态。申请号为93207901.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插销式的电梯防坠装置。申请号为200720130048.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进行改进的插销式防坠装置。但插销式防坠装置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插销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并未受到限制,导致其在工作状态下仍不够稳定,一旦插销从锁孔中滑出,将发生严重事故,而且结构复杂,要求系统的定位精度高,容易出现故障,维护也不方便。申请号为201020216692.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坠功能的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利用安装在电梯架上的夹绳器夹持住防坠钢丝绳,可防止电梯架坠落,但是夹绳器的松紧很难掌控,一旦夹持器松弛,防坠钢丝绳便脱落,电梯也会坠落下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在此提供一种电梯的防坠落机构。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梯的防坠落机构,包括轿厢、曳引钢索和曳引杆,所述曳引钢索和曳引杆位于轿厢的上方,所述曳引钢索位于曳引杆的上方,曳引杆的上端与曳引钢索的一端连接,曳引杆的下端与防坠锤装置连接,所述防坠锤装置与锁止装置连接,防坠锤装置和锁止装置位于轿厢的上方。
电梯正常运行时,防坠锤带动锁止板,锁止板保持架使锁止板处于水平状态,锁止板上的孔与锁止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防止锁止板上的孔与锁止轨发生剐蹭,影响电梯正常运行;电梯坠落时,防坠锤下降,压迫锁止板上的圆柱,锁止板以锁止板保持架为转轴偏转,使锁止板卡住锁止轨,电梯停止下坠。
本发明的电梯的防坠落机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定位精准,维护方便;制动速度快,冲击力小,能有效防止电梯的坠落。
优选的是,所述电梯为载车电梯。上述的电梯的防坠落机构更加适合于安装在承载能力较重的电梯上,而载车电梯是目前承载能力最重的电梯之一。载车电梯比普通电梯的空间大很多,可容纳一辆小型货车,而且承载的重量也很大,可达到几吨,采用上述防坠落机构可确保载车电梯的安全运行。
优选的是,所述防坠锤装置包括防坠锤、防坠锤框架和防坠锤复位弹簧。此装置用于接收并传递曳引力,通过装置上的三个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将曳引杆传递下来的曳引力传递给轿厢,使轿厢上下运行。
优选的是,所述防坠锤框架设置于轿厢的上方,并与轿厢的顶部连接。防坠锤框架通过与轿厢的顶部连接,将曳引力传递给轿厢,并带动轿厢升降运行。
优选的是,所述防坠锤设置于防坠锤框架的内部,防坠锤的上端与防坠锤框架的顶部平行,防坠锤的下端置于曳引杆的底座上。此结构能够使曳引杆传递下来的曳引力传递给防坠锤,近而传递给防坠锤装置上的其他部件,以保证曳引力不断向前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68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