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3561.1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江;刘宇;段洪云;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K9/30;A61P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赤芍 渗透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赤芍总苷是从中药赤芍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其主要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保护脑缺血所致脑损伤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但由于其半衰期较短,约为1.5~2.5 h,生物利用度低,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目前赤芍总苷多以复方使用,没有以赤芍总苷为单一成分的制剂上市销售。
渗透泵型控释片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释药系统。由于该制剂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最早应用渗透压原理制成的Rose-Nelson型渗透泵是由澳大利亚的两位学者Rose和Nelson于1955年研制的,随着药剂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F. Theeuwes利用醋酸纤维素作为包衣材料,无机盐或高分子聚合物作为渗透压促进剂制备渗透泵型控释,大大简化了渗透泵制剂的结构,从而开启了渗透泵制剂走向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之门。
目前以赤芍总苷为单一的有效成分的渗透泵型控释片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在12小时内能够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可减少服药次数,克服了普通制剂的“峰谷”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由赤芍总苷、渗透活性物质、pH调节剂、填充剂、润滑剂和黏合剂制成片芯后,用包衣材料、致孔剂、增塑剂以及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形成的包衣液对片芯进行包衣,形成微孔渗透泵型控释片。
上述的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所述的片芯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如下:
赤芍总苷 10% ~ 30%
渗透活性物质 10% ~ 40%
pH调节剂 2% ~ 10%
填充剂 10% ~ 60%
润滑剂 0.1 % ~5%
黏合剂 0.5% ~ 6% 。
所述的赤芍总苷为中药材赤芍的有效部位,其主要成分芍药苷的含量≥50%,芍药内酯苷的含量≥20%。
所述的渗透活性物质为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甘露醇、硫酸镁、氯化镁、硫酸钾、硫酸钠、D-甘露醇等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当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置于含水的环境中时,渗透活性物质溶解产生高于体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药物从小孔泵出。
所述的pH调节剂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等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调节pH值为7.5 ~ 9,以增加赤芍总苷的溶解度,达到很好的释药效果。
所述的填充剂为淀粉、乳糖、蔗糖、糊精、微晶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以助于片芯成型,利于压片。
所述的润滑剂是硬脂酸镁。
所述的黏合剂是10%聚维酮乙醇溶液。
上述的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包衣膜采用醋酸纤维素作为包衣材料,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可以调节包衣膜的柔韧性;为了达到药物微孔释药的目的,加入一定量的致孔剂。
上述的赤芍总苷渗透泵控释片,包衣膜重量为片芯重量的2 % ~ 6 %;包衣液组成是:取30 g包衣材料、12 ~36 g致孔剂和3 ~ 12 ml增塑剂,加入丙酮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至1000ml。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柠檬酸三乙酯、甘油酯、苯甲酸酯、磷酸酯、酒石酸酯等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致孔剂为聚乙二醇(PEG)(如:聚乙二醇400(PEG400)、聚乙二醇600(PEG600)、聚乙二醇1000(PEG1000)或聚乙二醇1500(PEG15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大学,未经辽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3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