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黄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4911.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根;赵志刚;丁为民;王洋;阎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嘉宝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黄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色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黄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安全无毒、抗氧化性能优异的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烟草、畜禽饲料等生产领域中。近年来科学研究报道叶黄素与降低由氧化损害视网膜黄斑区引起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的危险性有关,并且叶黄素可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白内障,还可抑制癌的发生。大量的叶黄素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和某些藻类生物中,其中尤以金盏花和万寿菊中含量最高。叶黄素在植物中通常与肉豆蔻酸、月桂酸和棕榈酸等脂肪酸结合成酯类衍生物,但叶黄素酯需转化成游离的叶黄素才能够被人体代谢,因此从含有叶黄素的生物中制备出的叶黄素酯需要水解,生成游离的叶黄素单体。目前水解方法主要是化学试剂皂化法和酯酶解法。化学试剂皂化法通常使用无机强碱,腐蚀性强,而且乳化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后期分离。酯酶解法可以解决传统化学试剂皂化法的化学物质残留问题,但酶解反应成本高,而且酶解不完全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的问题,所以生产上一般仍选用化学试剂皂化法。
关于叶黄素制备方法研究较多,以下给出部分文献作为参考。
美国专利5382714,1995-1-17
美国专利6380442,2002-4-30
PCT专利申请IN2005000016
中国专利200410082365.X
中国专利200510010041.X
中国专利200510028396.1
中国专利200710185292.0
中国专利200810054840.0
Plant Foods Hum Nutr,1997,50:163-169
Food Chem,1997,58(3):255-258
J Agric Food Chem,2002,50:4491-449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原有叶黄素制备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以万寿菊油树脂为原料,且工艺简化、成本低,符合环保要求和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叶黄素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万寿菊油树脂为原料,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万寿菊油树脂加入到氢氧化钙的甘油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在避光和氮气保护下,在30~65℃下反应;
(2)过滤反应混合物,收集滤渣,热水洗涤至中性后用有机溶剂洗涤滤渣至滤液无色,收集有机溶剂滤液,30~45℃减压浓缩得叶黄素粗品;
(3)无水醇洗涤叶黄素粗品,经真空干燥得叶黄素产品。
其中,步骤(1)中氢氧化钙的甘油水溶液中,甘油水溶液质量浓度80~95%,氢氧化钙的用量为0.03~0.06克/毫升甘油水溶液;万寿菊油树脂投料量为0.10~0.12克/毫升甘油水溶液;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其中步骤(2)中热水温度为50~65℃,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丙酮或四氢呋喃。
其中步骤(3)中无水醇为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无水异丙醇。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工艺简化、成本低、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2.制备过程选用的溶剂均为低毒甚至无毒,符合环保要求。
3.叶黄素产品的纯度可达到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叶黄素的制备方法,以万寿菊油树脂为原料,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万寿菊油树脂加入到氢氧化钙的甘油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在避光和氮气保护下,在30~65℃下反应;
(2)过滤反应混合物,收集滤渣,热水洗涤至中性后用有机溶剂洗涤滤渣至滤液无色,收集有机溶剂滤液,30~45℃减压浓缩得叶黄素粗品;
(3)无水醇洗涤叶黄素粗品,经真空干燥得叶黄素产品。
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氢氧化钙的甘油水溶液中,甘油水溶液质量浓度80~95%,氢氧化钙的用量为0.03~0.06克/毫升甘油水溶液;万寿菊油树脂投料量为0.10~0.12克/毫升甘油水溶液;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所述的步骤(2)中热水温度为50~65℃,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丙酮或四氢呋喃。
所述的步骤(3)中无水醇为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无水异丙醇。
实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嘉宝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嘉宝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