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2404.4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2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郑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进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19/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品的真伪识别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商品真伪的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假冒伪劣是世界上除毒品之外的第二大公害。为了打击假冒,世界各国开发了各种各样的防伪技术产品,如:防伪纸张、防伪油墨、特种印刷、激光全息防伪、网络信息防伪、微电子芯片防伪等等,上述种种防伪技术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和扩散,也暴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易仿造、难鉴别或使用要求高、成本费用大等,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防伪的性能和效果,有的自身也成了被仿冒的对象,未能实现应有的打假防伪效果。
发明内容
一种防伪方法,其特征是:选用或制造一种含有随机物质材料(丝状、条状、块状、碎屑状或颗粒状随机物质材料)(1)的材料作为信息载体(6),在信息载体上打印或印刷上二维码(3),二维码(3)表示的是信息数据。二维码(3)被随机物质材料(1)残缺成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得到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中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作为特征信息按规则转换得到转换信息,该转换信息记录存储介质中或上;含有这种特征信息的信息载体就构成了防伪产品;当需要鉴别该方法的防伪产品的真伪时,得到存储介质中或上的转换信息,根据转换信息得到记录的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该记录的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与需识别的防伪产品的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中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相比较,如果相符则该防伪产品为真,否则为假。
所述转换信息记录的存储介质包括信息载体(6)、其它承载介质或服务器上记忆介质。
所述防伪产品可以与所附着的物品一体设置。
记录在信息载体(6)、其它承载介质的转换信息包括用数字、文字、二维码(2)表现形式表示。
转换信息包括唯一序列号信息、网址或网址索引号信息(5)。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设计新颖、消费者和打假者能够方便准确地鉴别、而造假者无法有效仿制、且成本费用较低,可大批量地生产制造,适用于各个领域。由于信息载体中或表面含有的丝状、条状、块状、碎屑状或颗粒状随机物质材料的形态是随机的、无规则的,二维码3被遮挡形成的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也是随机的、无规则的,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中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是随机的、无规则的,因而是人工很难再现的,即这样的特征信息是唯一的,难以仿造的;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容易地将上述信息转换成另一种信息,且能够精确地重复或转换,因此,上述两种信息的组合是一一对应的,也是唯一的;由于信息的转换方式是可以做到严格保密和无法破译的,因此,用上述方式制造的防伪产品,造假者是无法仿造和再现的,而消费者或打假人员可通过图像采集仪器轻易而准确地鉴别其真伪,发挥良好的打假防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如下:
选用或制造一种含有随机物质材料(丝状、条状、块状、碎屑状或颗粒状随机物质材料)(1)的材料作为信息载体(6),在信息载体上打印或印刷上二维码(3),二维码(3)表示的是信息数据。二维码(3)被随机物质材料(1)残缺成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得到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中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作为特征信息按规则转换得到转换信息,该转换信息记录存储介质中或上;含有这种特征信息的信息载体就构成了防伪产品;当需要鉴别该方法的防伪产品的真伪时,得到存储介质中或上的转换信息,根据转换信息得到记录的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该记录的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与需识别的防伪产品的残缺二维码随机图形(4)中不能识别的码块信息相比较,如果相符则该防伪产品为真,否则为假。
本防伪产品使用的信息载体包括纸张、塑料和其他能在其中或表面能掺杂丝状、条状、块状、碎屑状或颗粒状随机物质材料的材料,采用的纸张包括防水和不防水情况。本防伪产品的产品形式包括不干胶防伪标签形式;其它承载介质包括纸张、塑料和其他材料。
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进,未经郑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