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壁自动喷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1605.2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韦超;邱立新;阙文均;朱迅强;李辉;李中权;黎朝晖;李国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5B13/06 | 分类号: | B05B13/06;B05B12/00;B05B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郑丹力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壁 自动 喷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壁自动喷漆装置,尤其适用于喷涂低粘度油漆。
背景技术
大管径金属圆管内壁需喷涂底漆和面漆防锈,有些产品选用的油漆为低粘度油漆(粘度10~30s)。以往内壁喷涂时,工人必须爬入管内利用手动喷枪喷涂底漆和面漆,局部喷涂死角进行刷涂补漆。
上述喷涂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喷涂质量差
金属管内空间狭小,工人活动空间有限,手动喷涂操作困难。直接影响喷涂质量,导致漆膜厚度不均、表面平整光滑度差、局部存在喷涂死角、质量波动性大等喷涂缺陷。
2、喷涂效率低
目前,人工喷涂的效率低下,每层喷涂完毕,圆管都需干燥才能进行手工补漆及后续作业。
3、工作环境差
金属管内空间狭小,进行喷漆作业时,工人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同时,在管内不易挥发、大量聚集的漆雾不仅影响喷涂质量,更造成操作人员呼吸困难,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金属管道内壁喷涂器主要用于石油输送管道等圆管的内壁防腐喷涂,涂料为多元树酯改性重防腐蚀漆等高粘度油漆。该类管道喷涂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无气喷涂机输送来的涂料,通过高速旋转的甩盘将涂料雾化后直接形成圆形,均匀的喷在管道的内表面,从而实现管道的涂装防腐。不适用于喷涂低粘度油漆。因此必须发明一套可用于低粘度油漆喷涂的内壁自动喷涂装置,实现喷涂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喷涂质量、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低粘度油漆的自动化喷涂,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低粘度油漆喷涂的内壁自动喷漆装置。本发明内壁自动喷漆装置包括:喷涂小车(3)、脐带线缆(4)、喷涂小车导引架车(5)、电气控制柜(6);
喷涂小车(3)在金属管产品(1)内工作,实现自动喷涂,包括行走驱动系统、喷漆系统、气动控制系统,行走驱动系统控制喷涂小车(3)正向及反向行走,喷漆系统采用压力式油漆供给方式,实现向金属管(1)内壁自动喷漆,气动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供漆、喷枪的开关枪和扇面喷幅的调整;
脐带线缆(4)包含4条管路,分别为供气管路(7)、电磁阀控制线(8)、驱动电机线(10)和旋转电机线(9),连接喷涂小车(3)和电气控制柜(6);
喷涂小车导引架车(5)使喷涂小车(3)从喷涂小车导引架车(5)进入金属管(1)内进行内壁喷涂作业;
所述电气控制柜(6)控制小车运行速度和自动喷枪旋转速度。
底盘是喷涂小车的行走驱动系统、喷漆系统、气动控制系统、防护罩等的安装平台。
该发明填补了国内在低粘度油漆、大管径圆管内壁自动喷涂领域的空白,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喷涂低粘度油漆的漆面厚度均匀,质量稳定,实现了低粘度油漆内壁喷涂过程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总图;
图2为本发明喷涂小车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喷涂小车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电气控制柜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内壁自动喷漆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金属管停放架车2、喷涂小车3、脐带线缆4、喷涂小车导引架车5、电气控制柜6。
1、金属管停放架车2
金属管停放喷涂架车2用于内壁喷涂时放置金属管产品1。
2、喷涂小车3
喷涂小车由以下部分组成:底盘、行走驱动系统、喷漆系统、气动控制系统、防护罩等。所有零部件之间均采用螺栓联结结构。
系统图见图1、图2、图3。
(1)底盘
底盘是喷涂小车的行走驱动系统、喷漆系统、气动控制系统、防护罩等的安装平台,由铝板31、铝型材32等轻型材料等组成,重量轻,移动方便。
(2)行走驱动系统
行走驱动系统由减速机及交流变频防爆电机11、同步带30、同步带轮29、滚轮28、轴承座31等组成,安装在底盘的一端,各零部件之间为螺接结构。电机11通过驱动电机线10与电气控制柜6内的变频器控制,由人工控制电气控制柜6上的按钮可实现小车的正向及反向行走。两个同步带轮29由一根主动轴26传动,确保运行同步进行。同步带30的传动方式使得小车运行平稳,从而保证喷涂均匀。
(3)喷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上的带水幕瀑布的游泳池
- 下一篇:低阻高效低速散货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