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谐滤波器、可调谐双工器和使用它们的移动通信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9538.0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8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比企野治;芝隆司;鸭川直子;山本昭夫;利根正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谐 滤波器 双工器 使用 它们 移动 通信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可调谐(频率可变)滤波器、可调谐双工器和使用它们的移动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中,除了已经实用化的WCDMA制式等,LTE制式等新的制式也在研究之中。由于WCDMA制式和LTE制式同时进行发送接收动作,所以发送频率和接收频率使用不同的频带。在这些制式中,使用了将发送接收频带分离的双工器(Duplexer)。
由于WCDMA制式和LTE制式存在多个频率Band(频带),为了获得期望的高频特性,在移动通信终端用前端中分别针对每个频率Band配备双工器。此外,LTE制式由于采用了实现高速化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需要与天线数目同样多的接收电路。因此,可以预想到未来的高速化将带来接收电路规模增大,因此需要可调谐地切换双工器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可调谐地切换双工器的可调谐滤波器技术和消除器技术。消除器技术用于消除从可调谐滤波器输出的接收信号中所含的发送信号的泄漏成分和接收频带的热噪声的泄漏成分。因此,虽然可调谐滤波器的(频)带外信号抑制量由于设计上的制约,相比于以往的非可调谐滤波器即固定频率的双工器有大约降低20dB的倾向,但通过与消除器技术并用则能够实用化。
以往的可调谐滤波器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将构成在电介质基板上的3根曲折线电感器(Meander Line Inductor)、具有大约λ/4长度的5根传输线和3个一端接地的变容二极管(varactor)连接,通过使变容二极管的容量变化来获得高频可变滤波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09-27714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5478号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由于在电介质基板上构成了多个曲折线电感器和λ/4长度的传输线,存在设备的尺寸变大的缺点。在构成低频的可调谐滤波器时,由于曲折线电感器和λ/4长度的传输线的长度变长,该缺点变得尤其显著。
WCDMA制式和LTE制式中规定了Band1~Band17,并且存在今后频带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移动通信终端为了对应(支持)这些多频带,比较有效的是利用双工器的可调谐化来实现前端部的小型化和可调谐滤波器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不同的频带作为发送频率和接收频率来同时进行发送接收动作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提供小型、可靠性高且可对应(支持)多个频带的移动通信终端。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下述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结构。具体地,使用一种可调谐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连接了第一可变电容器和第一固定线圈的第一串联LC连接电路;连接了第二可变电容器和第二固定线圈的第二串联LC连接电路;连接了第三可变电容器和第三固定线圈的第三串联LC连接电路;一端连接到输入端子,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可变电容器和第一固定线圈的连接点的第一固定电容器;一端连接到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可变电容器和第二固定线圈的连接点的第二固定电容器;一端连接到第一可变电容器和第一固定线圈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到第三可变电容器和第三固定线圈的连接点的第三固定电容器;和一端连接到第二可变电容器和第二固定线圈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到第三可变电容器和第三固定线圈的连接点的第四固定电容器,其中,通过使上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变化,来使通带和阻带的频率可变。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小型、可靠性高且可对应多个频带的移动通信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对应于较高频率的可调谐滤波器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可调谐滤波器中,对应于Band1的最高频带的接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可调谐滤波器中,对应于Band3的最低频带的接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对应于较低频率的可调谐滤波器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可调谐滤波器中,对应于Band8的最高频带的接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可调谐滤波器中,对应于Band17的最高频带的接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可调谐滤波器模块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对应于较高频率的可调谐双工器的电路图。
图9是第四实施例的可调谐双工器中,对应于Band1的最高频带的双工器的频率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9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冷凝回收方法
- 下一篇:具有反射元件的双面光伏模块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