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2595.6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彦;郜伟;尹飞;陈永强;宋元张;郑晓斌;梁德华;崔成旺;李强;邢鹏;杨永强;王军;杨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2B11/02 | 分类号: | C22B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林型 金矿 冶炼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涉及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提金的方法。
技术背景
世界上的矿产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金矿也不例外。富金矿石和易处理金矿石在黄金生产上所占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贫矿和难处理金矿的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已经成为各产金国的主要原料来源。
卡林型金矿又称微细浸染型金矿或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先被发现的难选冶型原生金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继美国之后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发现卡林型金矿以来,随着研究和勘查的深入,在滇黔桂和陕甘川两个三角地带相继找到了一大批卡林型金矿,最近几年,我国黔西南地区贞丰烂泥沟金矿、水银洞金矿等通过深部找矿,资源量成倍增加。
卡林型金矿储量十分巨大,而且埋藏浅、可露采,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是由于卡林型金矿成分难选冶的特点,处理成本高,产出的熔炼渣会产生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廉、处理量大,产出的熔炼渣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地以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冶炼过程是将卡林型金矿加入铅熔炼过程中的原料中进行熔炼,产出富集金、银的粗铅,再进行分离回收粗铅中的金、银。
本发明的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炼过程,加入的卡林型金矿为0.5~6mm,加入量按铅熔炼原料铅精矿、湿法炼锌渣、含铅湿法炼铜渣或铅贵金属系统渣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总质量的5%~20%计。本发明的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熔炼过程中的原料包括铅精矿、湿法炼锌渣、含铅湿法炼铜渣或铅贵金属系统渣中的一种或多种,及助剂黄铁矿、氧化铁、石灰或石灰石,碳还原剂的混合配料。
本发明的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炼过程,熔炼时混合物料的成分为Pb 20%~45%、Zn2%~16%、SiO26%~34%、Fe6%~34%、CaO4%~26%、S12%~23%、Cu<1.5%、Au 5 g/t~50g/t、Ag 50 g/t~8000g/t;混合物料中Fe:SiO2质量比为0.8~1.4:1,CaO:SiO2质量比为0.4~0.8:1;配料时除铅熔炼原料铅精矿、湿法炼锌渣、含铅湿法炼铜渣、或铅贵金属系统渣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所含各元素总质量外,不足部分中Fe以黄铁矿形式补加,CaO以石灰或石灰石形式补加。
本发明的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炼过程的熔炼渣用于制造水泥。
本发明的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将卡林型金矿与富氧闪速铅熔炼过程中的原料铅精矿、湿法炼锌渣、含铅湿法炼铜渣或铅贵金属系统渣中的一种或多种,及助剂黄铁矿、石灰或石灰石、碳还原剂等混合配料,经过自热熔融氧化和还原处理,产出富集金、银的粗铅和弃渣,弃渣用于制造水泥。 金、银回收率大于99.5%。
与现有公知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利用现有富氧闪速炼铅的熔炼工艺和设备,通过改变工艺技术,在炼铅时同时处理卡林型金矿,具有投资少、处理量大等特点,优势明显。
2、技术灵活,处理成本低。由于卡林型金矿的难选冶,单独建立处理设备存在管理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而采用富氧闪速炼铅的熔炼工艺和设备,只需要相应改变工艺技术参数,能够及时处理不同成分的卡林型金矿。
3、处理回收率高,金、银回收率大于99.5%,环保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并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卡林型金矿的冶炼方法,其冶炼过程是将卡林型金矿加入铅熔炼过程中的原料中进行熔炼,产出富集金、银的粗铅,再进行分离回收粗铅中的金、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25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