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圬工拱桥的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7277.0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范亮;高燕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4/00;E01D101/22;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桥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圬工拱桥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相当数量的圬工拱桥由于河水的冲刷腐蚀、外界环境的变化、承受活载增长、石料风化等原因造成拱桥主拱圈、腹拱圈等损坏,从而导致承载力下降,或由于通行要求提高需要提高现有拱桥承载力等,因此大量圬工拱桥需要对主拱或腹拱等进行维修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针对主拱圈承载力不足,有采用粘贴钢板或纤维布、或在拱圈上方或下方全桥宽增加一定厚度钢筋混凝土、或在拱圈四周新增钢筋混凝土套箍等加固方法。粘贴钢板或纤维布对以受压为主的拱圈改善效果不明显,且石砌拱圈表面风化明显影响钢板或纤维布与原拱圈的共同工作效果;在拱圈上方或下方全桥宽增加一定厚度钢筋混凝土可以通过扩大截面面积提高承载力,但大面积的植筋将严重损伤原石砌拱圈的完整性,实际承载力的提高程度需要考虑原石砌拱圈由于植筋损伤的降低部分。在拱圈四周新增钢筋混凝土套箍的方法同样可以通过增加截面面积增加承载力,但由于混凝土面积较大,新增混凝土产生较大自重,因此通常只有拱圈区段性设置以减少混凝土用量,但区段性设置将导致突变截面成为加固后拱圈的薄弱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圬工拱桥加固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圬工拱桥的加固方法,在增加拱桥截面面积,提高拱桥承载力的同时避免由于大面积植筋对老旧拱桥拱圈的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圬工拱桥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沿拱桥的弧面方向在拱桥拱圈的两侧植筋;
b、沿拱桥的弧面方向在拱圈的圆弧面上靠近两侧的位置植筋;
c、沿步骤a和步骤b中植筋分布的方向通过浇注成型的方式形成横截面为L形且对称分布的钢筋混凝土肋。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d和步骤e:
步骤d、沿拱桥的横向在拱圈的弧面上以间隔排列的方式植筋,形成多排平行分布在拱圈圆弧面上的竖直钢筋;
e、沿步骤c中植筋的方向通过浇注成型的方式形成多根并列分布的钢筋混凝土横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横梁与L形钢筋混凝土肋连接为一体形成框架结构。
进一步,所述L形钢筋混凝土肋在拱圈圆弧面上的横向长度不大于拱圈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钢筋混凝土横梁之间的间距为拱圈横向宽度的0.5倍~2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拱桥的加固方法,L形钢筋混凝土肋可根据现有拱圈具体的承载力提高要求灵活设计截面尺寸,在同样新增截面积情况下增加新增混凝土有效工作高度,混凝土用量较少;主要在拱圈两侧施工,降低施工难度,显著节约施工成本并缩短工期;新增L形拱肋沿全长布置并将荷载直接传递至拱座,其自身受力相当于肋拱桥,与单纯增大拱圈面积相比,对原拱圈依赖更小,甚至可以支撑原拱圈;对原有拱圈损伤小,与新增钢筋砼横梁形成具有良好整体性的框架结构,既满足了提高石拱桥承载力的要求,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原有老旧拱圈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加固方法加固后的拱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加固方法加固后的拱桥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沿B—B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圬工拱桥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沿拱桥的弧面方向在拱桥拱圈3的两侧植入钢筋4;
b、沿拱桥的弧面方向在拱圈3的圆弧面上靠近两侧的位置植入钢筋5;
c、沿步骤a和步骤b中植筋分布的方向通过浇注成型的方式形成横截面为L形且对称分布的钢筋混凝土肋1。
通过植筋和浇注混凝土的方式,沿拱圈的两侧新增形成一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肋,对称布置的截面为L形的钢筋混凝土肋可以将荷载直接传递至拱座,其自身受力相当于肋拱桥,与单纯增大拱圈面积相比,对原拱圈依赖更小,甚至可以支撑原拱圈,对原有拱圈损伤小,既满足了提高圬工拱桥承载力的要求,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原有老旧拱圈的损伤。同时,新增L形钢筋砼拱肋可根据现有拱圈具体的承载力的提高要求,灵活设计截面的形状及尺寸,在同样截面积下增加L形钢筋混凝土的有效工作高度,混凝土用量较少;而且主要在拱圈两侧施工,降低施工难度,显著节约施工成本并缩短工期。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本发明的拱桥加固方法还包括步骤d和步骤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7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提供驾驶辅助信息的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棉染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