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装置和编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8045.9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龙;白栋;高鹏;申红兵;邢观斌;冯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42 | 代理人: | 马佑平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dpc 校验 矩阵 构造 方法 装置 编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装置和编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香农(Shannon)在著名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中,阐明了在有噪声信道中实现可靠传输的途径是编码。他提出了有噪声信道中信息可传输的最大速率,即信道容量;同时也推导出了信息可无错误传输所需的最小信噪比值,被称为Shannon极限。虽然Shannon的信道编码理论给出了最佳编码的极限性能,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编码方案。以此为基础,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性能上接近Shannon极限的编码方案。
LDPC码最早由加拉格尔(Gallager)提出,是一种校验矩阵非常稀疏的线性分组码。也就是说,其校验矩阵中只有非常少量的非“0”元素(对于二进制码来说,非“0”元素即为“1”元素)。Mackay等人的进一步研究表明,LDPC码的性能在消息传递(MP)迭代译码算法下可以接近Shannon极限。
目前,LDPC码正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就采用了LDPC码的信道编码方案。CMMB系统通过卫星和地面基站实现天地一体的大面积广播覆盖,传送多路音视频广播业务。用户可以用终端实现移动接收。由于卫星信号功率受限,同步卫星轨道在36000公里高空,下行信号的路径损耗严重,导致接收终端的链路余量很小。因此,需要设计性能优秀的LDPC码。此外,实际的通信系统还需要低的编、译码器实现复杂度。采用计算机搜索的方法虽然可以随机或者类随机的生成性能优秀的LDPC码,但由于校验矩阵的随机性,需要大量的存储器对其进行存储。又由于LDPC码的码长较长,编码器的实现非常复杂度。又由于LDPC码的码长较长,编码器的实现非常复杂度。采用数学的方法对LDPC码进行构造,则可以通过附加一定的约束条件,使其校验矩阵具有一定的结构。
而且,校验矩阵的每一行中“1”的数目称为该行的“行度”,校验矩阵的每一列中“1”的数目称为该列的“列度”。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其校验矩阵所有行的行度相同,所有列的列度也相同,那么这个LDPC码称为规则LDPC码。校验矩阵的行度不完全相同或者列度不完全相同的LDPC码,称为非规则LDPC码。有研究表明,非规则LDPC码性能优于规则LDPC码。优选非规则LDPC码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优化行度和列度的分布。
准循环LDPC码因为降低了编译码器的复杂度,被广泛应用。为了获得结构化设计,准循环LDPC码将整个校验矩阵分为方型子阵,每个子阵通常成为一个“块”,每个子阵满足循环矩阵定义。通常,有限码长LDPC码的行度分布和列度分布是对于优选度分布的近似,而由于准循环LDPC码的“分块”结构,使得准循环LDPC码的度分布往往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近似,从而影响了码集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或减缓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通过本发明提出的LDPC码的校验矩阵构造方法,构造出任意码率的性能优秀的LDPC码,解决校验矩阵的存储问题,有效降低编码器的实现复杂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造一个产生码率为R、码长为N的LDPC码的MB×NB维的过度基础矩阵BT,其中MB=M/K,NB=N/K,M=N(1-R),K为过度基础矩阵的扩张比,K∈Φ,Φ为M和N的公因子的集合;
用K×K维的矩阵替换过度基础矩阵BT中的元素,将过度基础矩阵BT扩张为M×N维的过度矩阵HT;
去除过度矩阵HT中至少一个K×K维的矩阵的至少一个元素“1”,以获得检验矩阵H,所述校验矩阵H具有优化的行重分布和/或列重分布,用于进行LDPC码的编码和/或译码。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装置,包括过度基础矩阵构造单元、过度矩阵扩张单元和检验矩阵生成单元,其中:
过度基础矩阵构造单元,用于构造一个产生码率为R、码长为N的LDPC码的MB×NB维的过度基础矩阵BT,其中MB=M/K,NB=N/K,M=N(1-R),K为过度基础矩阵的扩张比,K∈Φ,Φ为M和N的公因子的集合;
过度矩阵扩张单元,用于用K×K维的矩阵替换过度基础矩阵BT中的元素,将过度基础矩阵BB扩张为M×N维的过度矩阵HB;
检验矩阵生成单元,用于去除过度矩阵HB中至少一个K×K维的矩阵的至少一个元素“1”,以获得检验矩阵H,所述校验矩阵H具有优化的行重分布和/或列重分布,用于进行LDPC码的编码和/或译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8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鳄鱼鳞甲纹理石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压接钳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