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重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6552.0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安宅郁夫;岸田正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13 | 分类号: | 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重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改进在纵主沟的沟底部形成的隔壁体以及内横沟的形状等,来提高噪声性能的载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卡车、客车用等载重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主沟或从该纵主沟延伸的横沟等。然而,由于载重充气轮胎重量大且沟也深并且宽,因此这些沟会产生轮胎噪声。例如,从横沟产生以伴随轮胎的滚动而因横沟内的空气流出产生的泵浦声为主体的花纹噪声。另外,从纵主沟产生以因空气在该纵主沟内通过而产生的气柱共鸣声为主体的道路噪声。
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图6(a)以及作为其X-X剖视图的图6(b)所示,在纵主沟a的沟底部b设置抑制噪声用的隔壁体e,该隔壁体e具有与该纵主沟a的沟深度c相同程度的高度d。该隔壁体e减小纵主沟a的沟容积来减小因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气柱共鸣声,并且通过遮挡从横沟f向纵主沟a侧流出的空气来抑制泵浦声的漏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0541号公报
然而,在严格限制噪声的近年,进一步要求改进噪声性能。发明人发现通过进一步改进上述隔壁体或改进横沟的倾斜角度等,能够更进一步改善沟内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噪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重充气轮胎,其通过改进在纵主沟的沟底部形成的隔壁体以及从纵主沟沿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内横沟的形状,能够将花纹噪声以及道路噪声抑制到较低,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轮胎的噪声性能。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载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至少一对纵主沟,它们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多条内横沟,它们从上述纵主沟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以及多条外横沟,它们从上述纵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该载重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内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20~40°的角度形成,上述纵主沟在其沟底部设置有从该沟底部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隔壁体,上述隔壁体在上述纵主沟内以锯齿状延伸,并且具有与该纵主沟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沟边缘的距离在该纵主沟与上述内横沟相交的交叉部的轮胎周向的区域内成为最小的内端部。
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载重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纵主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20°以下且形成为锯齿状,并在轮胎轴向内侧的锯齿顶部与上述内横沟相交,并且在轮胎轴向外侧的锯齿顶部与上述外横沟相交。
另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载重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内横沟的中心线与上述纵主沟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沟边缘相交的假想交点,位于在轮胎周向上偏离上述隔壁体的上述内端部1~3mm的位置。
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载重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隔壁体的上述内端部,位于朝向与上述内横沟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离上述假想交点的位置。
另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重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内横沟沿轮胎周向设置35~65条。
另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重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一对纵主沟在上述胎面部的最靠胎面端侧延伸。
本发明的载重充气轮胎包括: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一对纵主沟、和从该纵主沟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多条内横沟。内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20~40°的角度形成。这样的内横沟由于接地时的沟变形变得平滑,减小从横沟流向外部(包括纵主沟)的空气的流速,因此降低泵浦声。
另外,在上述一对纵主沟设置隔壁体,该隔壁体从沟底部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设置有这样的隔壁体的纵主沟,由于沟容积减小,因此能够抑制气柱共鸣声。
此外,隔壁体在纵主沟内以锯齿状延伸,并且具有与纵主沟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沟边缘的距离在纵主沟与内横沟相交的交叉部的轮胎周向的区域内成为最小的内端部。由于这样的隔壁体,能够更有效地遮挡来自内横沟的空气的流入,因此有助于抑制纵主沟的气柱共鸣,提高噪声性能。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纵主沟内的气柱共鸣,并且抑制横沟本身产生泵浦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载重充气轮胎的正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将其胎面部展开后的展开图。
图3是纵主沟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纵主沟的放大俯视图。
图5(a)、(b)是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