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磷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0308.3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刘明生;闫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1/02 | 分类号: | C21C1/02;C21C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磷铬镍 生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磷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具体讲是含磷量0.06%-0.12%的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磷铬镍生铁资源广、价格低,生产不锈钢时可以直接配用,但高磷铬镍生铁含硅、磷与碳均高,限制了高磷铬镍生铁的用量。
现有的脱磷方法普遍用电炉氧化脱磷,在全冷料冶炼的模式下,融化生铁需要的温度较高,而脱磷温度要求钢水温度不能过高,二者相冲突,温度控制成为脱磷的限制性条件;同时电炉的氧气利用率,脱磷的成本高、消耗高、时间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高磷铬镍生铁脱磷方法的成本高、时间长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时间短的高磷铬镍生铁脱磷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是以高磷铬镍生铁(或高磷铬镍生铁+其它镍合金)为原料,经EAF(电弧炉)熔化脱硅,AOD(氢氧脱碳)、转炉,或铁水预处理脱磷,为后工序冶炼提供低磷铁水。
采用氧化脱磷的方法,选用CaO+SiO2+CaF2渣系作为脱磷剂。脱磷按照低温度、大渣量与高碱度的条件要求。
本高磷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I EAF初步脱硅
将高磷铬镍生铁加入电弧炉中熔化,初步脱硅,脱硅后铁水中硅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5-1.0%;
II扒除电炉渣兑入AOD炉(氢氧脱碳)或转炉,铁水温度为1400-1550℃;
因电炉钢水渣量比较大,本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小渣量,扒除电炉渣后,将高磷铁水兑入AOD炉或转炉中。
III脱磷
在兑入的铁水中,加入石灰与莹石,加入量为石灰6-45kg/吨钢,莹石1-34kg/吨钢,碱度R为1-5,吹入氧、氮混合气体,氧与氮的比例为2∶1-5∶1,配气量为0.5-3Nm3/吨钢.分,钢水P的含量≤0.04%后,扒除氧化炉渣,即得低磷铁水。
本高磷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还可采用下述另一种方式,它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I EAF初步脱硅
将高磷铬镍生铁加入电弧炉中熔化,初步脱硅,脱硅后铁水中硅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5-1.0%;
II扒除电炉渣后进行钢包铁水预处理
扒除电炉铁水表面的炉渣后,开始钢包铁水预处理脱P,钢水温度1400-1550℃。
III脱磷
在铁水中,加入石灰与莹石,加入量为石灰6-45kg/吨钢,莹石1-34kg/吨钢,碱度R为1-5,吹入氧气,氧化C升温,配气量为0.5-5Nm3/吨钢.分,钢水P的含量≤0.04%后,扒除氧化炉渣,即得低磷铁水。
本高磷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成本低、时间短,脱磷过程由现有脱磷方法的20-30分钟,缩短到6-10分,提高了脱磷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高磷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高磷铬镍生铁脱磷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下述依次的步骤:
I EAF初步脱硅
将成分为下述重量百分比的高磷铬镍生铁75.2t加入电弧炉中熔化,初步脱硅:
C:4.0%;Si:2.55%;Mn:0.70%;P:0.061%;S:0.081%;
Cr:3.00%;Ni:4.45%;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分三批加入石灰3300kg,吹氧量50Nm3/每分钟,经90分钟的冶炼,(C、Si、Mn在脱硅过程中有氧化),电炉出钢前铁水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2.34%;Si:0.09%;Mn:0.20%;P:0.073%;S:0.069%;Cr:3.36%;Ni:4.75%;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电炉出钢温度为1643℃。
II扒除电炉渣兑入AOD炉
扒除电炉铁水表面的炉渣后,将上述成分的高磷铁水兑入AOD炉中。
III脱磷
在兑入AOD炉中的1507℃的铁水中,一次性加入石灰1500kg,莹石500kg,碱度R为4.42,送氧氮混合气体,氧化C升温,氮与氧的体积比为1∶4,配气量为1.35Nm3/t.min,吹炼7分钟,取样分析,样品P的含量为0.021%,达到要求,此时铁水温度为1470℃。
脱磷后铁水各元素重量百分比为:
C:1.03%;Si:0.07%;Mn;0.11%;P:0.021%;S:0.0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网三通接头
- 下一篇: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系统及张拉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