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流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1292.6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飞;徐惠钢;谢启;戴梅;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王海泉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虚拟仪器 技术 电流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仪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流发生装置,可用作智能型低压电器的测试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大量的新技术被运用到低压电器产品中,使得低压电器产品向性能高、功能多、精度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型低压电器方向发展。智能型低压电器都要对各项性能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在智能型低压电器的过载保护、断相保护和接地保护等多种保护功能检验时要求检测装置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电流测试信号。目前已有的大电流发生装置,如2004年12月13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0420114077.3,名称为“大电流发生器”和1992年3月30日申请的专利号为92205768.0,名称为“便携式可调大电流发生器”,都没有采用粗、细调相互配合的调节方式,难于产生高精度的大电流。此外,在智能型低压电器检验时,电流发生器输出电流一般都采用电动方式进行调节,如果不采用闭环控制的话难于实现对电流进行高精度恒流控制,那么将直接影响智能型低压电器性能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出电流精度高、电流调节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流发生装置。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流发生装置,包括内置有数据采集卡和虚拟仪器软件平台的计算机、控制切换电路、电流发生器电路和电流测量电路,所述的内置有数据采集卡和虚拟仪器软件平台的计算机与控制切换电路和电流测量电路连接,电流发生器电路与控制切换电路和电流测量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流发生器电路由接触器KM1-KM14、KM16、KM19、KM22、KM25、断路器QF1、粗调调压器TDA、细调调压器TDWA、变压器BTDWA、自耦变压器B1a、B2a和大电流变压器B3a、B4a组成,断路器QF1的La、N相一触头分别接La、N相的一端,断路器QF1的La相另一触头与接触器KM1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另一端与粗调调压器TDA的一端和细调调压器TDWA的一端连接,粗相调压器TDA的调节端与变压器BTDWA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变压器BTDWA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自耦变压器B1a的一端连接,变压器BTDWA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细调调压器TDWA的调节端连接,变压器BTDWA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细调调压器TDWA的固定抽头连接,粗调调压器TDA、细调调压器TDWA、自耦变压器B1a的另一端与断路器QF1的N相另一触头连接,自耦变压器B1a的220V、150V、100V、50V、25V、12.5V端分别与接触器KM2、KM3、KM4、KM5、、KM6、KM7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2、KM3、KM4、KM5、KM6、KM7的另一端与自耦变压器B2a的一端连接,自耦变压器B2a的220V、180V、50V、28.75V、27.5V、25V、22.5V端分别与接触器KM8、KM9、KM10、KM11、KM12、KM13、KM14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8、KM9、KM10、KM11、KM12、KM13、KM14的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25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25的另一端与大电流变压器B3a、B4a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自耦变压器B1a、B2a的输出端与大电流变压器B3a、B4a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大电流变压器B3a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接触器KM16的一端连接,大电流变压器B4a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接触器KM19、KM22的一端连接,大电流变压器B3a、B4a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导线N1,接触器KM16、KM19、KM22的另一端接导线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12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驾照的启动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外激光周界防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