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倾斜装配角的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1968.2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达尔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 装配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倾斜装配角的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标准GB/T274-2000规定了滚动轴承装配倒角尺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但对倒角表面的确切形状不预规定,但规定在轴向平面内其轮廓不应超出轴承端面7和轴承内圈内孔或轴承外圈外圆柱表面8相切的圆弧6(见附图3)。
在生产中各厂家基本上是按上述标准生产滚动轴承,由于倒角表面形状不一定,圆弧时大时小。因此,有这样装配倒角的轴承交付给高档电机市场客户后,客户在使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电机转子的轴装到轴承孔时,如轴与孔的装配中心线的不一致或因为倒角表面圆弧的引导不畅导致轴不能顺利装入孔内,装轴时的压力时大时小,轴有时甚至装不进去,易造成用户生产线中断的事故发生;
二、轴承的外圈装到电机的轴承座上时由于外圈的装配倒角形状的原因,使轴承不能顺利装入轴承座。为此用户希望改进轴承的装配倒角,以解决电机轴与轴承座装配不便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满足用户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带倾斜装配角的轴承,使其能解决因倒角表面设计欠理想,导致电机轴与轴承座装配工效较低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倾斜装配角的轴承,这种轴承包括内圈、外圈、钢球、保持架、防尘盖,其要点是:在轴承的内圈与轴承的外圈设有带倾斜度的倒角,所述的倒角也称带倾斜装配角;所述的带倾斜装配角的表面形状是在沿内圈内孔或外圈外圆柱表面所在的X轴方向切削成12~15°角,沿内圈端面或外圈端面所在的Y轴方向切削成30~40°角,并将所述切削后所形成的两条切边之间通过圆弧光滑过渡,圆弧半径为R=0.4~0.6mm;所述的X轴方向与Y轴方向也称为X轴线与Y轴线基准的沿伸线,所述X轴线为轴承的轴向线,所述Y轴线置于内圈端面与外圈端面所在平面上。
轴承的内圈、轴承的外圈热处理后在原深沟球轴承工艺的基础上对内外圈的沟道磨削各参数进行了严格控制,为了使轴承振动符合要求,加强了轴承内、外套圈精磨沟后超精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轴承装配工艺的合套、清洗、注脂、压盖用设备的质量把关,轴承装配环境洁净,从而确保了轴承达到客户振动的要求。
所述的轴承内、外圈之间的径向游隙设为A,高档电机上用的轴承径向游隙A设置为0.004~0.011mm,因高档电机的转速一般为2~3千转/每分钟,故该轴承的径向游隙能适应电机的转速。由于高档电机厂、合资或外资独资企业都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带倾斜装配角的轴承,由于带了两个倾斜角,如图1所示的两处相同的E处框定的倾斜角,使用户装配轴及轴承装到轴承座都比较顺利,从而满足了客户对轴承连续的自动化装配要求.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高档电机对轴承精度的要求,采用该种由两条斜边之间连接圆弧所构成的倒角,解决了现有轴承因倒角不理想,导致安装工效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对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倒角相同的位置分别都作了E部框定。
图2是图1的E部框定中带倾斜装配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rsmax表示倒角最大值。
图3是国家标准GB/T274-2000规定的装配倒角尺寸放大示意图,其中rsmax表示倒角最大值。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3,本实用新型由内圈1、外圈2、钢球3、保持架4、防尘盖5构成,如图3所示,在X轴方向指的是轴承的轴向,Y轴线是在轴承内外圈端面7所在的平面上,图三中所示的圆弧6的半径与图2中所示的圆弧过渡的半径R相等,R=0.4~0.6mm。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与公知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内圈1、外圈2在切削加工时,如图2所示,装配倒角的表面形状在沿所述内圈内孔或外圆柱表面所在的X轴向切削成12~15°角,沿内圈端面和外圈端面所在的Y轴切削成30~40°角,并用R=0.4~0.6mm的圆弧将切削后所形成两条切边光滑过渡。由于轴承内外圈带有两个倾斜装配角,从而满足了客户对轴承连续的自动化的装配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达尔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达尔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置炉膛混合管三返烟自除尘节能环保锅炉
- 下一篇:一种柱塞式计量泵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