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乙基铝的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9507.1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6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冯书辉;杨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联力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5/06 | 分类号: | C07F5/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8 | 代理人: | 王念冬;黄勤业 |
地址: | 300271 天津市大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基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案属于石油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三乙基铝的生产设备,通过改进反应釜的构造形成具有定量出料构造的设备和具有己烷撤热构造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生产三乙基铝是已有技术,如俗称的“两步法”工艺:将三乙基铝种子和铝粉首先在种子计量罐中混合然后转移至反应釜,向釜中通入氢气进行氢化反应,生成二乙基氢化铝,再将反应液全部转移至乙基化反应器加入乙烯进行乙基化反应,生成三乙基铝粗产品,每一釜生成的产品84%-85%返回到种子计量罐加入铝粉混合后转移到氢化反应器中进行下一次反应,其余的15%左右的产品进入到蒸馏系统精馏出最终产品。
再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10060113.0一种三乙基铝的合成工艺方法”。
已知技术有在试验阶段的介绍,但产业化生产三乙基铝的信息少见,针对生产三乙基铝这样的危险品,已知技术问题在于设备复杂、工艺流程不够简化、操作不够简便,这些已成为阻碍生产效率的难题,更重要的是生产中的危险系数难以有效控制;市场亟待操作更简单、更安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问世。
如在三乙基铝生产过程中铝粉投料的环节,已有技术一般是将铝粉在一套系统设备中进行置换,再将置换后的铝粉通过投料设备投入反应釜;
已公开的中国专利“00819839.X结晶精制装置以及方法”,虽涉及到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料技术,但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在铝粉投放时,由于铝粉自身粘滞的特性加之反应釜内通常存在微正压,使铝粉投放总有不畅的状况,带来投料困难,并且极易造成可燃气体外泄发生危险;
再比如在三乙基铝生产过程中对种子的计量环节,需要通过另行配置的种子计量罐对种子进行计量;
又比如在三乙基铝生产过程的乙基化反应中,需要另行配置乙基化反应器进行乙基化反应;
还有,反应釜内的反应热撤除工艺和设备不够优化等等,为此业界亟待一种设备更简化、操作更简捷、安全性更高的三乙基铝的生产设备问世。
发明内容
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三乙基铝的生产设备,特别是其中的氢化反应釜配置了定量出料构造和己烷撤热构造。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括反应釜,其中,所述反应釜具有定量出料构造,
所述反应釜具有釜本体,该釜本体由中空腔室和上封头、下封头共同形成容器;该釜本体的中空腔室内预设直径为D,釜本体内设置满足预设液位高度H的液位线a形成能定量的构造;
定量出料管设置在釜本体的中空腔室中,定量出料管的进液端设置在位于中空腔室内的液位线处,所述定量出料管具有预设长度和内径。
此设置,三乙基铝种子投入量为釜本体液位线a的容量,本案通过预设液位高度H值和预设的釜本体中空腔室内径D值来预设釜本体的液位容积,所述液位容积是指由反应釜底部到液位线a的釜本体容积;由此可通过预先确定液位容积来确定所要留存的预设种子量;用已有技术手段向釜中通入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因反应釜内定量出料管进液端以下的液位容量是经过计算预留存的种子量,当投入铝粉经过氢化、乙基化反应后,反应液的液位升高到第二液位高度h时,高出定量出料管进液端所在的预设液位线a,因此出料时,在氮气压力作用下,釜内的反应液经由出料管向储液器转移,当液位低于出料管进液端时,液体不再排出,由此可以有效控制釜内的种子量始终保持不变,出料量可以由设置在储液器上的液位计显示。
氢化反应结束后,再用已有技术手段向釜中加入乙烯进行乙基化反应;乙基化反应结束后,通过定量出料管取预设量的反应生成的粗产品转移到蒸馏系统;剩余的粗产品留在反应釜中,为下一釜反应作种子;
由此简单的构造设置,制造成本低廉可解决定量出料和有效控制种子原有量的技术目的;
本案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三乙基铝的生产设备,其中,所述反应釜中配置己烷撤热构造;所述己烷撤热构造为一层盘管安置在釜本体的中空腔室中,称之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盘管由中空通管螺旋缠绕形成,该第一盘管输入端与己烷储罐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盘管输出端与己烷储罐的输入端连接。
此设置,当己烷进入到反应釜的盘管时,被釜本体内反应物产生的温度加热,进而汽化,盘管内的己烷在由液相到气相的转化过程中吸收了反应热,可达到己烷撤热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联力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联力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9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搅拌的分层连续式真空脱色塔
- 下一篇:一种城乡家用矿泉水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