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4025.0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3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2 | 分类号: | H01H3/12;H01H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力 工具 开关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动力工具上的跷板式的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动力工具上用的开关有跷板式开关,其结构为:开关通过弹簧压紧跷板,跷板放置于接线端子上,跷板的两端各设有触点组件,拨动开关时跷板可绕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点转动,来控制跷板其中一端的触点组件实现电连接或断开。为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更直观更舒适,现有的动力工具上通常将跷板开关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按钮使之能从跷板式操作改为按钮式的操作,其操作原理为:当一个按钮被按下时,带动跷板开关的一端也被按下,同时,跷板开关的另一端抬起,将另一个按钮抬起,然而,这种现有的用于动力工具上开关有时会出现按钮和跷板开关不总是贴合现象,从而显得很松动,影响用户的操作感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动力工具上的能够有效克服按钮松动问题,并且操作舒适直观的开关改良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改良结构,包括:外盖、置于外盖内的转换开关及设置在外盖上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分别作用在转换开关的跷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还包括一个使所述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分别和所述跷板的第一端、第二端保持贴合的保持装置。
通过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保持装置,使按钮和电子转换开关之间始终保持贴合,不会出现松动现象而影响操作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改良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改良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开关的外盖、按钮及保持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示意图,包括:外盖1、置于外盖1内的转换开关2及设置在外盖1上的第一按钮3和第二按钮4,第一按钮3和第二按钮4分别作用在转换开关2的跷板5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上。
如图2、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改良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本用于动力工具上的开关改良结构,还包括一个使所述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分别和所述跷板5的第一端51、第二端52保持贴合的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作用在所述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上,使所述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分别偏压向所述跷板5的第一端51及第二端52。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元件为扭簧6。所述扭簧6两侧的扭臂61、62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扭簧6中部的扭圈63支靠在设置于外盖1上的滑槽内13。外盖1上设有两个分别供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可在按下与弹起位置之间滑动的容腔11、12,容腔11、12的壁上开有长槽112、122,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上设置可在长槽112、122内滑动的凸台31、41,另外,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上还分别开有通过扭簧6两侧的扭臂61、62的孔32、42。所述按钮3、4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的扭簧6,扭簧6两侧的扭臂61、62之间的夹角优选小于180°的呈V形的构造,扭簧6不仅能使按钮3、4与跷板5的两端51、52保持贴合,而且能协同跷板5一起保持按钮3、4在按下及弹起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改良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元件为弓形弹簧片7。所述第一按钮3、第二按钮4上分别作用有所述弓形弹簧片7,所述弓形弹簧片7的两端71、72支靠在外盖1的下台阶面111、121上,弹簧片7中部支靠在按钮上台阶面34、44上。
本实用新型的按钮3、4上设置有软胶33、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4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