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塑品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8794.0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谢续明;增田晴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1/16 | 分类号: | C08L61/16;C08L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及其 模塑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塑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部件的轻型化、低成本化,采用树脂取代金属部件成为热门话题,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使用聚酰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甲醛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制作汽车部件、工业部件或电器电子部件。即使在齿轮、轴承保持架等滑动部件中,也有采用由树脂制造的滑动部件来取代金属制造的滑动部件。但在高负荷、高温、高速旋转等条件下使用的滑动部件中,如上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会出现滑动性不充分或发生磨损、溶化、破裂、破碎等问题。
鉴于此,人们正在进行如何提高热塑性树脂的滑动性的研究,以便将其更广泛地适用于滑动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树脂组合物:对于由加热变形温度在100℃以上的60~99重量份热塑性树脂和40~1重量份碳素纤维构成的100重量份的树脂组合物,含有合计为1~50重量份的氟树脂与石墨。专利文献2中披露了包含模塑温度在300℃以上的热塑性耐热树脂(A)和以具有特定结构的α-氟丙烯酸氟丙烯酸酯为必要成分聚合所得的聚合物(B)的树脂组合物。
另一方面,氟树脂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耐热性、耐化学品性、耐溶剂性、耐候性、柔韧性、电气性质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机械、办公自动化(OA)机器、电器电子机器等领域。其中,氟树脂具有良好的滑动性,其低摩擦系数在树脂中也尤为突出。但是,与结晶性的耐热性热塑性树脂相比、在很多情形下机械特性或用载荷挠曲温度表示的物理的耐热性差,此外与非结晶性的耐热性热塑性树脂相比存在着尺寸稳定性差的情形,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以改善滑动性为目的,也已知有向热塑性树脂添加氟树脂。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工程塑料的模塑加工中,为了改善诸如挤出压力及挤出扭矩下降之类的模塑加工性能而添加含氟聚合物,该添加的含氟聚合物占工程塑料的质量与含氟聚合物的质量之和的0.005~1%。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粘结耐久性的PFA-PEEK复合涂层,首先在PFA树脂水分散液中混合PEEK树脂的微粉末,混合时的PFA∶PEEK的重量比为75∶25~70∶30,此后按照常用方法将该分散液直接涂布在粗糙的金属表面,继而通过煅烧形成所述PFA-PEEK复合涂层。
此外,聚醚醚酮树脂(PEEK)在热塑性树脂中显示出相对良好的滑动性,已实际应用于齿轮、轴承保护架等的滑动部件中。但是,在高负荷等严峻的滑动条件下,还很难说具有足够的滑动性能。为了改良PEEK的滑动性能,开发了混合有PTFE粉末的PEEK组合物,并已在市场上有所销售。然而,虽说混合有PTFE粉末的PEEK组合物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降低了动摩擦系数,但以极限PV值为代表的滑动特性却仍然处于低水平,所以其滑动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专利文献1:特开平8-48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95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3/044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6-316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获得兼具动摩擦系数低和极限PV值高的模塑品的树脂组合物。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将氟树脂的平均分散粒径以几μm的数量级微分散于芳香族聚醚酮树脂中时,可极大地提高动摩擦系数和极限PV值所代表的滑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芳香族聚醚酮树脂(I)及氟树脂(II),所述芳香族聚醚酮树脂(I)与所述氟树脂(II)的质量比为95∶5~50∶50,所述氟树脂(II)呈粒状分散在所述芳香族聚醚酮树脂(I)中,且所述氟树脂(II)的平均分散粒径为3.0μm以下,其中,所述氟树脂(II)为四氟乙烯与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全氟乙烯类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
CF2=CF-Rf1 (1)
式中,Rf1表示-CF3或-ORf2,Rf2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全氟烃基。
优选地,所述氟树脂(II)的平均分散粒径为0.30μm以下。
优选地,所述氟树脂(II)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100g/10分钟。
优选地,所述芳香族聚醚酮树脂(I)为聚醚醚酮。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由上述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模塑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清华大学;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8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