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田用固体缓蚀阻垢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2429.X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5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薛斌;张新发;李养池;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4 | 分类号: | C09K8/54;C09K8/5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固体 缓蚀阻垢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用化学药剂,主要是用于油气井井筒、集输管线 防腐和阻垢的固体缓蚀阻垢剂,尤其适用于腐蚀、结垢严重的油气井井筒。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井下管柱及设备腐蚀结垢的问题, 其中向油、气井中投加液体缓蚀阻垢剂是常用的一种防腐阻垢措施,但存 在以下问题:
①对产气量和产液量较大的井,投加的液体药剂易被快速带出,药剂 的有效保护周期短,增大了防腐阻垢成本;
②由于油气田已经进入生产后期,井内普遍产水,而对于高水位井, 从套管加注的缓蚀阻垢剂不易到达泵的入口处,因此对泵、抽油杆、油管 的保护效果不够理想;
③液体药剂的加注操作需要注射泵、平衡罐、泵注车等加注装置,并 且需停井,这增加了费用,影响了产量;
④液体药剂在油管壁上易粘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向油井内投入固体防蜡阻垢,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其中公开 号为CN1487048,公开日为2004年4月7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 油田采油井化学清防蜡、防垢技术领域的井下固体防蜡阻垢剂。解决了对 油井清蜡除垢效果差的问题。该发明根据油井的结蜡、结垢规律,有针对 性的选择几种化学药剂,利用一些高分子化学材料的缓释特点,制成满足 要求的固体形态,连接在抽油泵的下端,在作业施工时一次下入,随井底 油流的冲洗缓慢溶解,溶解下的防蜡和防垢剂组分完全作用到油管和抽油 泵内部,可以有效的抑制蜡分子的集结长大和垢的沉积,使蜡晶颗粒和垢 保持微小分散状态,随油流一起抽出地面,从而达到防垢、防蜡的目的。
上述制备固体缓蚀阻垢剂的现有方法包括:
1、高温熔融法:将具有较好缓蚀效果的无机缓蚀剂和增效剂充分混合 均匀后,装入容器放入高温反应炉中在特定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冷却成 型即可,适用于无机类缓蚀剂;
2、吸附浸渍法:以具有较好吸附性的物质和可以成胶、固结的材料为 载体,将其与缓蚀剂混合均匀,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脱水,成型,冷却, 干燥,适用于有机类缓蚀剂;
3、胶囊包覆法:用高密度的微溶于水的或者微孔性材料包覆缓蚀剂制 成胶囊或包覆物,也可以使缓蚀剂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 基质型微小球状骨架物,从而制成缓释型缓蚀剂,主要适合于有机类缓蚀 剂;
4、胶结粘合法:将母体缓蚀剂、增效剂、填充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加入适量的粘结剂,放入模具中加压成型然后脱水干燥即得固体缓蚀剂,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无机缓蚀剂也适用于有机缓蚀剂。
但上述固体防蜡阻垢剂只解决了油井中清蜡除垢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没有解决井下管柱及设备容易腐蚀结垢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油气井井筒、集输管线 防腐和阻垢的固体缓蚀阻垢剂,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腐蚀、结垢严重的油气 井井筒,对井下管柱及设备起到了很好的防腐阻垢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田用固体缓蚀阻垢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
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聚乙二醇、六偏磷酸钠、司班-60 和硬脂酸;
其中各组分占所有组分之和的质量百分比如下:
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30%~40%;
聚乙二醇:10%~15%;
六偏磷酸钠:10%~15%;
司班-60:15%~25%;
硬脂酸:20%~30%。
所述的聚乙二醇具体是指石油钻井领域中常用的工业级聚乙二醇 PEG系列,特别是相对分子量高,且常用于增加粘度和成固性的固体蜡状 聚乙二醇,如:PEG800、PEG1000、PEG 1500、PEG2000、PEG4000或 PEG6000。
各组分占所有组分之和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
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33%;
聚乙二醇:12%;
六偏磷酸钠:12%;
司班-60:15%;
硬脂酸:28%。
各组分占所有组分之和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
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38%;
聚乙二醇:10%;
六偏磷酸钠: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联聚阳离子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