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支撑的柔性拖网选择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1610.0 | 申请日: | 201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鲁民;张勋;黄洪亮;谭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支撑 柔性 拖网 选择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具装备中针对鱼拖网捕捞对象的选择性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在拖网捕捞作业过程中,由于渔场多为多鱼种混栖,渔获物中常混杂大量的幼鱼。因此,为了减轻渔具对资源的破坏强度,各渔业国家纷纷开展选择性渔具和装置的研究,以期释放幼鱼,保留成鱼,保护渔业资源,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
选择性渔具和装置的研究,一方面研究网具网目结构和网目尺寸对捕捞对象的选择性,一方面研究选择性装置对捕捞对象的选择性。网目结构和网目尺寸的研究主要解决种内选择问题,而不同种群之间的选择,选择性分隔装置具有较好的效果。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选择性装置主要有鱼虾分隔装置、海龟或海鸟释放装置、副渔获物减少装置等,其框架与内部分隔栅条大多采用刚性结构,其优点是容易控制栅条的间距,达到针对不同捕捞对象的选择捕捞。刚性装置缺点是在安装装置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的现象,使得网具形状产生变形,影响网具的水动力性能,进而影响网具的渔获效果。另外,刚性装置在拖网过程中受水流的冲击,自身较容易变形,影响分隔效果和性能,同时对鱼体表面也产生一定的损伤,影响了通过装置释放的鱼类成活率。
目前已研制出采用刚性框架、柔性分隔栅条的选择性装置,但是,仅改善了对鱼体的损伤程度,网具与选择性装置应力集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支撑的柔性拖网选择性装置,以克服刚性拖网选择性装置的不足,使拖网选择性装置能更好的与拖网的柔性网衣连接,缓冲网衣连接于选择性装置而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的上下边框之间装有平行于左右边框的隔离栅,其特征是长方形框架由高硬度弹簧为上下边框和左右边框的支撑骨架,在长方形框架四角由金属弯头与高硬度弹簧焊接,上下边框的高硬度弹簧内装有与两端金属弯头连接的超高强低伸长绳内芯,上下边框和左右边框的高硬度弹簧外套尼龙波纹软管;长方形框架上下边框之间的隔离栅采用弹性管,弹性管由高硬度弹簧和外套硅橡胶软管构成,弹性管由平行于上下边框并与左右边框连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定位,弹性管的高硬度弹簧两端连接快速连接件与上下边框的尼龙波纹软管连接。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可通过快速调节隔离栅的数量,及时调节选择性装置的隔离栅间距参数,以适应与不同的捕捞季节、渔场及目标释放鱼种;方便拖网作业过程中的起放网操作,减少由于起放网操作而造成的选择性装置形变;通过弹性材料外层包裹具有良好弹性、表面光滑、柔软的硅橡胶材料,减少对逃逸幼鱼的擦伤,提高幼鱼逃逸成活率,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选择性释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框架的边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离栅的弹性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装置长方形框架是长度为1.2m~1.3m,宽度为1m~1.1m的矩形框架(见图1)。该框架的支撑骨架采用线径0.35cm~0.25cm直径1.6cm~2.1cm的高硬度弹簧9(图2),高硬度弹簧9加套内径为1.7cm~2.3cm的尼龙波纹软管8(图2),该软管起到保护弹簧和避免鱼体损伤的作用。框架上下边框中的高硬度弹簧内装有与两端金属弯头连接的超高强低伸长绳内芯7(图2),防止受力后框架内隔离栅的弹性管间距变动。框架四角用四个两端具有螺纹的90°金属弯头2(图1)分别与高硬度弹簧连接,尼龙波纹软管在框架四角连接处使用硅胶密封。框架6(图1)上下边框的尼龙波纹软管上安装快速连接件,分别与隔离栅的弹性管的高硬度弹簧两端连接。左右边框的尼龙波纹软管3(图1)上安装数个连接件4(图1),分别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5(图1)定位连接。隔离栅的弹性管1(图1)使用线径0.25cm直径1.2cm~1.6cm的高硬度弹簧11(图3),外套内径1.3cm~1.7cm的硅胶管10(图3),起到保护鱼体的作用。隔离栅弹性管间距为2cm,或视实际情况调整。实际操作时,将选择性装置以与水平面呈45°角安装于网囊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加工用翻盘脱模机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林木苗期根际土壤取样的根箱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