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着式振荡隧道管片钢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5672.0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虞祖艺;方海珍;龚海云;冯钰斌;丁保国;王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着 振荡 隧道 管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隧道混凝土管片衬砌的钢模,尤其是涉及一种附着式振荡的钢模,属于隧道工程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隧道建设飞速发展,用盾构法技术施工已占了主导地位,隧道管片衬砌制作要求逐步提高。因此,对浇注管片用的钢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内,现有钢模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钢模生产管片,对管片厂的设备、场地要求不高,成本相对低;但钢模操作时劳动强度高,自动化程度低,同时,由于人工操作的不稳定因素以及技术熟练程度等的人为因素,对管片的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代替人工插入式振捣钢模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能提高管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隧道管片钢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式振荡隧道管片钢模,具有一内腔,包括:
一底座,位于所述钢模的下侧,具有一弧面板,以形成管片的内环面;
两侧板,分别位于所述钢模的前侧和后侧,以形成管片的侧环面;
两端板,分别位于所述钢模的左侧和右侧,以形成管片的侧端面;
一盖板,位于所述钢模的上侧,以形成管片的外环面;
进一步包含有复数个振动器固定座,其外形为鞍型结构,焊接固定于底座的弧面板上;
进一步包含有复数个气动振动器,可拆卸地安装于各个振动器固定座上,用螺栓紧固;
进一步包含有气路分配系统,其固定于底座的侧面板上,包括有总球阀、分球阀、宝塔式接头、橡胶软管和无缝钢管;总球阀通过与其连接的宝塔式接头和橡胶软管和总气路相连;分球阀通过与其连接的宝塔式接头和橡胶软管连接至各个气动振动器;
所述振动器固定座呈“品”字型交错均匀分布;
所述盖板为整体式盖板,与弹簧相连,利用弹簧拉力开关盖板;
所述盖板的周边开设有供组装密封条的密封槽;
进一步还包含有锁紧装置,定位装置,盖板夹;所述侧板由定位装置定位并由锁紧装置锁紧在所述底座的前后侧之上;所述端板由定位装置定位并由锁紧装置锁紧在所述底座的左右侧之上,且与所述侧板由锁紧装置锁紧联接;所述盖板由若干盖板夹夹固于所述侧板和端板上;
所述盖板夹为丝杆结构,所述定位装置采用锥面定位的方式,所述锁紧装置采用螺栓与螺母的方式;
进一步还包含有橡胶减震装置,其均匀分布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框架下方;
进一步还包含有侧板开合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为铰链,将所述侧板的下部铰接于所述底座上;端板开合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为铰链,将所述端板的下部铰接于所述底座上。
本发明的一种附着式振荡管片钢模,与现有人工插入式振捣钢模相比,将所述气动振动器固定于底座弧面板内表面的槽钢上,取代插入式振动棒作为振捣混凝土的振动源;浇筑管片时,在注入混凝土的同时,打开所述气路分配系统的阀门,将压缩空气注入气动振动器,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通过钢结构将振动能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振动器交错均匀布置,数量根据钢模的大小有所不同;浇筑时所有振动器同时打开,形成多个振动源同时振荡,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振动效率;同时振动器频率相同、位置均布,可以使混凝土的振捣效果更加均匀,密实度更好,质量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振动器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振动器固定座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路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盖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盖板夹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的盖板夹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附着式振荡隧道管片钢模10,为六面板壁模具,具有一内腔,内腔形状与混凝土管片外形相同,包括:
一底座11,位于所述钢模10的下侧,具有一弧面板,以形成管片的内环面;
两侧板12,分别位于钢模10的前侧和后侧,由定位装置15采用锥面定位的方式定位在底座11的前后侧之上,并由锁紧装置16采用螺栓与螺母的方式锁紧在底座11上,以形成管片的侧环面,坐于底座11上的侧板开合装置17为铰链,其将侧板12的下部铰接于底座11上,使侧板12能够绕底座11的边缘上下翻转,从而实现所述钢模10的开合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走式玉米点播机机架
- 下一篇:一种播种机覆土装置随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