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利用以准动态或动态方式对要监控的空间进行分区化来接收二次雷达信号的设备及用于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7407.4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7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H·汉佩尔;U·贝罗尔德;G·布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IAD信息自动化及数据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76 | 分类号: | G01S13/76;G01S13/78;G01S13/74;G01S13/42;G01S13/02;G01S13/7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大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利用 动态 方式 监控 空间 进行 分区 接收 二次 雷达 信号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根据权利要求1涉及一种用于利用准动态或动态方式对要监控的空间进行分区化来接收二次雷达信号的设备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涉及一种用于此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次雷达称为雷达设备,所述雷达设备仅仅并且直接实施雷达原理,也就是说,分析先前辐射出的高频脉冲的直接(被动)回波。该概念用于界定如下技术的二次雷达,在所述技术中使用主动由所检测的物体产生的回波。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两种方法的组合(例如在有地面雷达的情况下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对于一次雷达设备(一次监视雷达PSR)未指定:物体主动产生信号,以便可以检测该物体。这例如在空中交通管制的领域内具有意义,因为飞机即使在飞行无线电应答器有故障的情况下也必须是可检测的。在所使用的频率被干扰时,一次雷达设备可毫无问题地变换到其他频率上。在二次雷达设备(二次监视雷达SSR)中,这种变换只有在其也由要采集的物体实施时才可能成功地执行。一次雷达可以仅确定能从所反射的回波求得的量(例如方向、距离和速度),而在二次雷达中的接收器可以将其他说明数据集成到其应答中(例如识别标志)。与可比较的二次雷达设备SSR相比,一次雷达设备PSR需要高得多的发送频率,以便能够实现相同的有效范围。
二次雷达原理是带有运行时间测量的定位法,与常规的雷达技术不同,所述定位法不是利用在目标上反射的能量、即目标的被动回波来工作,而是在所述定位法中在目标的机身上存在主动的应答装备(应答器)。在二次雷达中,目标利用发出相同或其他频率的应答来主动对所接收的雷达信号作出应答。对此,雷达脉冲利用天线来接收并且经由相同的天线触发辐射有代表性的“回波”。该应答可以是有代表性的调制或者数据包。相对于一次雷达,二次雷达的主要优点是其明显更大的有效范围和识别目标的可能性。利用一次雷达并且完全独立于目标地获得关于目标的方向、高度和距离的可靠的信息。二次雷达提供附加的信息,例如目标的识别标志、识别信息以及还有高度。然而,为此需要目标的协作。如果没有所述协作,例如因为应答器有缺陷,那么二次雷达不能工作并且识别不了该飞行物体。因此,大多数二次雷达设备以与一次雷达组合的方式工作。在1953年,撰写了国际标准Mark X(该系统结构还非常简单并且在12个不同的、频率间隔为17MHz的通道上以950MHz至1150MHz的频宽来工作)并且利用很多扩展直到2008年将其限定为空中交通管制中二次雷达民用的基础。在较老的文献中,还使用“超级信标(Super Beacon)”和“离散地址信标系统(DABS)”的概念作为S模式法在标准Mark XII中的以前的名称。
一般地,二次雷达系统由两种设备组成:询问设备(询问器,Interrogator)和应答设备(应答器,Transponder)。在飞行中,询问设备部分地是地面工作站,询问器可以部分地像应答器那样布置在飞机中。询问器依赖于相应的调制类型(所谓的模式)发送出例如利用不同脉冲来编码的询问。这些脉冲由应答器来接收和评估。根据询问的内容,产生应答,又对应答进行编码和评估。通过测量在发送脉冲与应答电报之间的运行时间,可以算出询问设备与应答设备之间的距离。由于在应答器中由译码和编码造成的延迟,这种距离计算只有在该附加的延迟时间已知时才是准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AD信息自动化及数据处理有限公司,未经IAD信息自动化及数据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7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