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生物质气化炉的燃具嵌入式循环供氧灶台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3315.3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9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贺立琼;陈一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同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F24C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生物 气化 嵌入式 循环 供氧 灶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材料燃烧利用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生物质气化炉的燃具嵌入式循环供氧灶台。
背景技术
能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今,能源资源稀缺,液化气、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价格不断飙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农村,更是如此。
为此,人们设计了沼气池来解决农村用能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沼气池的诞生确实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沼气池需要大量的人畜粪便、植物等作为发酵原料,发酵完毕后清理困难且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并且在有的地方冬季还无法使用,因此,沼气池的推广也遇到了瓶颈。
生物质气化炉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沼气池所面临的上述技术问题。生物质气化炉通过燃烧生物质原料,例如秸秆、锯末等,产生烟气燃烧,无污染、环保、用料少,燃烧后清理容易,一年四季都可使用,由于其具有如此多的优点,生物质气化炉得以被普遍推广和广泛应用。
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炉体通常分为上、中、下三段结构,下段是供氧燃烧区,中段是转化产气区,上段是储料区。燃烧用材料堆满整个炉体,中段的燃料密度较大,这样当供氧燃烧区的燃料燃烧时,密度较大的中段转化产气区才能产气。炉体的炉桥下方开有进风口,鼓风机通过进风口向内鼓风供氧。炉体上端开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采气管连接灶具,鼓风机同时还连通采气管,采气管内的燃气与鼓风机提供的空气共同输入至灶具燃烧。由于生物质气化炉所产气体的特殊性,在燃烧时,其需混合足够的空气才能燃烧,仅凭鼓风机提供的空气无法达到足够的燃烧效果,因此,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所用燃具都是直接放置在灶台上,燃烧时,一方面,鼓风机促使混合了一部分空气的燃气由燃具的灶头高速喷出,另一方面,室内空气中的氧气也从燃具下方与喷出的燃气充分混合,这样点燃的火才旺。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现在居家要求燃具与灶台一体化,即要求燃具嵌入至灶台内,燃具的表面与灶台表面持平,仅留一个或两个燃具的灶头漏出。这样的结构形式,由于生物质气化炉所产气体的特殊性,在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灶台后,室内空气中的氧气不能进入燃具下方与高速喷出的燃气混合,会造成燃火不旺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不能将燃气点燃,所以现有的灶台结构不能适应现有生物质气化炉燃具嵌入式结构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生物质气化炉的燃具嵌入式循环供氧灶台,采用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炉燃具嵌入到灶台中时,空气中的氧气也会进入到燃具内部与燃气混合,为燃气燃烧循环供氧,解决了现有生物质气化炉燃具不能嵌入至灶台内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生物质气化炉的燃具嵌入式循环供氧灶台,包括灶台本体,燃具嵌入至灶台本体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台本体的壁上开有贯穿的多个供氧孔。
多个供氧孔在灶台本体上均匀分布。
供氧孔开在所述灶台本体的上方、前方、后方和侧方,形成使空气循环对流的供氧孔。
供氧孔开在所述灶台本体的上方、前方、后方或侧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表现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灶台本体上开有贯穿的多个供氧孔,燃气从灶头高速喷出时,由供氧孔进入的空气就会沿灶台壁进入至灶台内,与灶头的燃气混合,从而保证了燃气的正常燃烧,使燃火更旺,杜绝了点火不燃的情况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均匀分布的多个供氧孔开在灶台本体的上方、前方、后方和侧方,这样就能使空气循环输入至灶台内,循环供氧,使燃气的燃烧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41、灶台本体,42、燃具,43、供氧孔,44、灶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同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同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3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机
- 下一篇:一种钢材联合拉拔设备的盘圆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