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9884.2 | 申请日: | 200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施明;马建祥;陈嘉宏;吴恩光;曹祯;俞韶军;张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瑞邦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409 | 分类号: | A23L3/34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熏 发烟 雾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用于烟熏食品的加工。
背景技术
肉类食品传统的熏制法是采用木粒发烟器发烟产生的烟雾进行烟熏的,木粒发烟熏制法除了产生熏制食品有用的风味成分,如:有机酸、酚和羰基化合物等化学成分之外,还产生有害成分,如:苯丙芘、多环芳烃、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灰烬和烟焦油等。这些会污染食品、设备、管道和环境。因此,烟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害物,对人类健康有害,不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因而不是一种有利健康的食品熏制方法。我国曾经有烟熏食品出口,例如:烟熏鱼、烟熏肉和烟熏酱油等,皆因烟熏食品中苯丙芘的含量超标,被欧美市场拒绝。因此,研究既保持人们喜爱的烟熏风味,又能去除苯丙芘等有危害的新的熏制方法成为国内外食品加工领域专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将烟熏液进行雾化后用于食品的烟熏。本系统便于与现有的食品烟熏设备相配套,结构更紧凑,加料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包括截止阀、过滤器、减压阀、电磁控制阀、流量计、储液罐和喷头,其中,截止阀和1个以上的过滤器相串联,并联的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与过滤器相串连。第一减压阀通过第一电磁控制阀连接于喷头,第二减压阀通过第二电磁控制阀连接于储液罐入口。储液罐液体出口、流量计、第三控电磁控制阀和喷头依次串连。第四电磁控制阀一端与第三电磁控制阀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减压阀和第二电磁控制阀均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将烟熏液进行雾化后用于食品的烟熏,大大提高熏制速度和效率,又因烟熏液中有毒有害物质已在提炼时去除,实现了食品的清洁、安全熏制。
本系统还便于与现有的食品烟熏设备相配套,结构更紧凑,加料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一实施例,包括截止阀1、过滤器2、减压阀3、电磁控制阀4、流量计5、储液罐6和喷头7。
截止阀1、第一过滤器21和第二过滤器22相串联,并联的第一减压阀31和第二减压阀32与过滤器21,22相串连。第一减压阀31通过第一电磁控制阀41连接于喷头7,第二减压阀32通过第二电磁控制阀42连接于储液罐入口61。储液罐液体出口62、流量计5、第三电磁控制阀43和喷头7依次串连。第四电磁控制阀44一端与第三电磁控制阀4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减压阀32和第二电磁控制阀42均相连。
本实施例烟熏液发烟雾化系统包含两个功能,其一,发烟雾化;其二,回液清洁,均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发烟雾化
通过截止阀1的压缩空气经第一过滤器21和第二过滤器22过滤后,在第一减压阀31和第二减压阀32进行分配。气体经过第二减压阀32后再由第二电磁控制阀42将储液罐6中的烟熏液体压至流量计5,之后经由第三电磁控制阀进入喷头,与从第一减压阀31经第一电磁控制阀41的压缩空气相混合实现烟熏液的发烟雾化,此时第四电磁控制阀44处于关闭状态。
回液清洁
当发烟雾化结束时,第一电磁控制阀41打开,第二电磁控制阀42和第四电磁控制阀44关闭,第三电磁控制阀43不通电,此时压缩空气从喷头7中心喷出,一部分清除喷头7上的残液,另一部分从喷头7外圈依次进入第三电磁控制阀43和流量计5回液管路,将管路中的残液经由储液罐出口62送回至储液罐6。
回液结束后,第一、第三和第四电磁控制阀41,44,43打开,第二电磁控制阀42关闭,压缩空气将管路中尤其是喷头上仍然留有部分残液通过喷头7排出,进行清洁。至此,完成整个烟熏液发烟雾化、回液清洁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瑞邦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瑞邦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9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