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式吸盘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4772.1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2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范裕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裕雄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吸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盘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式吸盘结构,其中,在吸盘底部增加一层质地更软的包覆单元,由此提高吸盘的吸附效果。
背景技术
吸盘装置的吸附原理,是利用一吸盘与欲固定处的接触表面相贴合,之后利用外力使得吸盘中心区域渐渐远离该接触表面,此过程中该吸盘中心区域与接触表面之间原有空间就会加大,产生类似真空吸力的吸附效果。此类的吸盘装置使用上有一个限制,就是该接触表面必须有光滑的表面,例如玻璃表面、瓷砖表面、平滑的桌面等。如果接触表面为非光滑面,当吸盘贴附于接触表面时,就无法使吸盘接近边缘处与接触表面之间呈密封效果,吸盘也就无法具有类似真空吸力的吸附性。
目前,车内仪表板上方的装潢表面都是非光滑表面,例如,人造皮革表面、非光滑的塑料表面等,现有的吸盘装置都无法在车内的装潢表面使用,而只是吸附于车内的前挡风玻璃内壁面。通常这种吸盘装置都用于固定一些具有屏幕的电子产品,导致整体装置的面积较大,容易影响到驾驶者前挡风玻璃的视线,因此这类电子产品的理想固定场所是以该装潢表面。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思考设计一种吸盘,该吸盘能吸附于该装潢表面处,从而能让电子产品更容易借助吸盘装置固定于车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的多层式吸盘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在吸附时,不限制必须在非常光滑的表面,仅须为平整但不是很粗糙的表面即可,因此能增加吸盘所能使用的场所,让产品的应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容易的多层式吸盘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吸盘结构虽为多层式设计,但由于采用多次射出成型方式加工,因此制作非常容易且快速,且由于各构件之间的特殊设计,能让成型后的各构件之间非常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经多次使用后,各构件之间也不会剥离。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盘件单元与一包覆单元,盘件单元形状似圆盘状的软性材料,盘件单元底面是被包覆单元所包覆,包覆单元材质须较该盘件单元更为柔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底面是由包覆单元所构成的柔软面,使得吸盘在使用时,包覆单元能紧密贴合于欲吸附处的接触表面。
其中,盘件单元接近中央区域具有多个第一结合孔,当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盘件单元时,包覆单元的材料填满至第一结合孔内。
并且,多个第一结合孔以环状分布于盘件单元接近中央区域的位置。
此外,第一结合孔内具有至少一肋,肋的尺寸小于第一结合孔的内径,当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盘件单元时,包覆单元的材料填满第一结合孔并将肋周围包覆。
此外,第一结合孔接近盘件单元底面的孔径会小于接近盘件单元顶面的孔径。
优选地,盘件单元接近边缘区域具有多个第二结合孔,当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盘件单元时,包覆单元的材料填充至第二结合孔内。
其中,多个第二结合孔以环状分布于盘件单元接近边缘区域。
并且,盘件单元的边缘处是具有一环边,环边是紧邻第二结合孔,且厚度较盘件单元其它部位薄,包覆单元原料经是第二结合孔而将环边完全包覆。
另外,多个第二结合孔接近盘件单元底面的孔径会小于接近盘件单元顶面的孔径。
为使审查委员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流程及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将配合以下图式及详细说明,以求审查委员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盘件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B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盘件单元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吸盘
2 盘件单元
21 第一结合孔
211 肋
22 第二结合孔
23 环边
3 包覆单元
4 连动件
600 固定座
610 扳动件
700 接触表面
2A 盘件单元
21A 第一结合孔
21B 第二结合孔
3A 包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裕雄,未经范裕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