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镍氢电池的负极集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1330.9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2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锋;黄俊标;吴合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俊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4 | 分类号: | H01M4/64;H01M4/66;H01M4/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明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镍氢电池 负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高倍率镍氢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与镍氢电池负极片相接触的负极集流结构。
背景技术
镍氢电池是继镉镍电池之后的新一代高能碱性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大功率、无污染等特点,是当今二次电池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AA型氢镍电池容量已达到2500mAh,4/3A型氢镍电池容量已达到4500mAh,体积比能量为400Wh/L以上,是镍镉电池体积比能量的2.5倍,接近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水平。但是,现有镍氢电池负极片的负极端集流一般采用焊接或底盘接触。其中焊接技术生产工艺复杂,焊接难度大,容易虚焊;底盘接触作业简单,但接触效果较差,内阻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氢电池的负极集流结构,其可克服上述缺陷,降低作业难度,提高集流片与负极的接触效果提高集流效果,降低内阻,提高放电平台及电池的输出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结构:
一种镍氢电池的负极集流结构,配合负极片使用,其中:上述的集流结构包括由发泡基体制作的负极集流片及钢壳,上述的集流片固定放置于钢壳底部,上述的负极片的一端直接与集流片接触。
上述的发泡基体为发泡镍基体或发泡铜基体。
上述的发泡基体的厚度为0.3mm~1.0mm。
上述的发泡基体成形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镍氢可充电电池所使用的由发泡镍基体或发泡铜基体作为高倍率镍氢电池负极集流片,它是用0.3mm~1.0mm的发泡镍基体或发泡铜基体用专用模具冲切制作成圆形、方形、多边形的集流片,然后放置于钢壳底部并焊接,当电池卷绕完后将极组装入钢壳直接入到底部使负极片一端直接与集流片接触,然后再将极组压实。由于是用发泡镍基体或发泡铜基体作为集流片工艺制作的电池,内阻由原来的10mΩ降低到4mΩ,循环寿命由300次提高到400次,生产效率提高了10%,放电平台由1.05V提高到1.15V,生产的电池提高了电池各项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与习用相比,本新型可降低作业难度,提高集流片与负极的接触效果提高集流效果,降低内阻,提高放电平台及电池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流片成形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集流片成形为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集流片成形为多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负极片---1 集流片---2 钢壳---3 壳底---3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镍氢电池负极集流结构,配合负极片1使用,该集流结构包括由发泡基体制作的负极集流片2及钢壳3,其中:
上述的集流片2固定放置于钢壳3的壳底31,上述的负极片1的底端直接与集流片2接触。
上述的发泡基体为发泡镍基体,其厚度为0.3mm~1.0mm。
集流片2为圆形。恰好与钢壳3的底部相配合。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在于:
该集流片2成形为方形,另,该发泡基体为发泡铜基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在于:
该集流片2成形为多边形。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虽然通过该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创造,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创造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该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创造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俊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俊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