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顶棚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1330.1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6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维珍;宋协文;李海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正海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32B3/12;B32B17/04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迟元香 |
地址: | 265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汽车内饰顶棚。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顶棚安装于汽车驾驶舱顶部,起到隔热、隔音与美化装饰的作用。在越来越追求高性能、环保型、节能型、轻量化、个性化的时代,汽车的内饰与汽车的外形一样,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个性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对汽车内饰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全景天窗顶棚、MPV车型顶棚技术中,低克重、高强度、装饰性等指标成为瓶颈,制约着顶棚的发展。
这类顶棚目前有三种结构,主要区别在于骨架,其结构及工艺路线如下:
(1)软PU骨架:中间是半硬质PU泡沫,两边有玻纤层,最外面分别是正面的面饰层和背面的无纺布层。这种结构的顶棚其生产工艺是:首先准备密度和尺寸符合产品要求的PU泡沫板,在PU泡沫板的两面通过辊胶或喷胶涂敷上一层聚氨酯胶并喷上水,按照无纺布、玻纤、PU板、玻纤、无纺布的顺序铺好,放到加热的模具上,模具闭合,PU板表面的聚氨酯胶与水反应,发泡固化,把这几层材料粘在一起,然后复合面料。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刚性差、装车过程容易出现顶棚弯折的问题。
(2)SMC(玻璃钢)骨架:这种顶棚直接用SMC片材在高温高压下模压而成,然后复合面料。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产品重量大,生产及装配过程劳动强度大、吸音隔热效果差。
(3)无骨架结构:这种顶棚就是把面饰层直接粘贴在车顶钣金上,这种工艺主要见于低档车型,隔音、隔热效果差,装饰效果也不好,而且因为在粘贴过程中使用胶粘剂而存在有害的挥发物,不利于驾乘人员的健康,现在已很少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各种顶棚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有较轻的重量、优异的刚性以及良好的吸音隔热性能的汽车内饰顶棚,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内饰顶棚刚性差、重量大、吸音隔热效果差及不利于人体健康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内饰顶棚,其特殊之处在于顶棚中间为多孔的蜂巢纸,蜂巢纸的上下分别是玻纤毡增强的聚氨酯层,在可视面的聚氨酯层上设面饰层。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顶棚的生产方法,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材料准备:选用与聚氨酯相容性良好、克重150-450g/m2的玻璃纤维短切毡、厚度5-15mm的蜂巢纸,根据需要裁切成合适的尺寸,按照玻璃纤维短切毡、蜂巢纸、玻璃纤维短切毡的顺序排列好,固定好;
b喷涂聚氨酯浆料:在上下2层玻璃纤维短切毡上分别喷涂聚氨酯浆料,喷涂均匀,聚氨酯浆料的喷涂量为200-600g/m2;
c发泡成型:将喷涂好的材料放入成型模具,合模、保压成型,模具温度80-130摄氏度,合模压力1.0-5.0Mpa,保压60~180秒后,打开模具,取出产品;
d去除废边:去除废边,得到顶棚骨架;
e面饰层贴合:在顶棚骨架的表面需要复合面饰层的部位上喷胶,进行面饰层料贴合,贴合的模具温度:80-120℃,贴合压力:0.5-2Mpa,贴合时间:30-60秒;
f面饰层料修整:去除多余的面饰层料;
g整理检验:整理边孔毛刺,检验后入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顶棚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产品的重量轻、刚性好,吸音隔热,并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同时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顶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正海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正海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