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隔热板和采用该结构隔热板的平屋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9793.2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杰弗里·M·塔拉巴;埃米尔·M·塔拉巴 | 申请(专利权)人: | 塞梅潘结构化隔绝面板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E04D11/00;E04D13/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 文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隔热板 采用 屋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结构隔热板以及采用该结构隔热板的平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以前,在由于降水导致的积水不存在问题的温暖干燥地带,商业和住宅建筑通常采用平屋顶或水平屋顶。近来,在冷的潮湿的气候地带,平屋顶开始盛行。与斜屋顶不同,平屋顶的排水效果差,使其更容易产生渗漏问题。在潮湿地带,为了应对排水问题,通常需要在平屋顶中采用复杂的防水结构。在商业建筑中,有时会在平屋顶上设置排水管,将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收集并引导水从屋顶流下。
例如,Paquette等人的美国专利No.5144782公开了一种排水系统,其可以收集隔热平屋顶上下膜之间的水。位于上下膜之间的隔热板以交叉槽构成的网设置在上下膜的上下面处。槽网通过贯穿隔热板的通道或构造在隔热板接头处的通道彼此连通。这些槽和通道为所有由上膜经上膜穿孔渗下的水提供了排水沟槽。下部的排水管密封并开口于下膜之上,以排走排水沟槽收集的水。排水装置有助于预防隔热板的劣化以及水汇集可能引起的过载问题。
虽然此排水构造对平屋顶结构排水很有效,但其明显增加了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因而提高了造价,致使在许多环境中不再适用。应当意识到,提高平屋顶排水性能的替代技术是必要的。
因此,本发明至少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隔热板以及采用该结构隔热板的屋顶结构。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平屋顶结构的结构隔热板,包括上部和下部结构层以及位于此上部和下部结构层之间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的形状构造成使得当该结构隔热板被安装在平屋顶结构中时该上部结构层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中间层的形状构造成使得该上部结构层相对于水平面沿多方向(multiple dimensions)倾斜。该上部结构层可以沿大致垂直的方向大致线性地向下倾斜或沿不同方向向下弯曲。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中间层的形状构造成使该上部结构层大体上沿一个单个方向大致线性地向下倾斜。
在一种形式中,该中间层被直接夹在上部结构层和下部结构层之间。该上部和下部结构层厚度依据其结构隔热板要求的耐火等级选择。每一个上部和下部结构层的厚度可在大约1/8”至大约11/8”的范围内。该中间层的最小厚度可为大约1”而最大厚度可为大约16”。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平屋顶结构,其包含多块邻接的结构隔热板,每一块结构隔热板横跨该平屋顶结构的至少一对相邻的椽条并且限定出供屋顶材料铺装在上面的上部铺装面,该结构隔热板构造成使得上部铺装面为非水平的,以提高排水能力。
在一种形式中,结构隔热板布置成端部对端部和侧边对侧边中的至少一种,并且相邻的结构隔热板具有配合构造。密封物密封了相邻结构隔热板之间的缝隙。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结构隔热板,包括中间层,该中间层被夹在第一和第二结构层之间并被粘附到第一和第二结构层上,该中间层的厚度变化,使得该第一与第二结构层不平行。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为详尽的描述,其中
图1是采用结构隔热板的平屋顶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屋顶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图1平屋顶结构的组成部分(一块结构隔热板)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沿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4沿6-6线的剖面图;
图7是另一种用于平屋顶结构的结构隔热板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沿8-8线的剖面图;
图9是图7沿9-9线的剖面图;
图10是又一种用于平屋顶结构的结构隔热板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沿11-11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沿12-12线的剖面图;
图13是相邻的结构隔热板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示出了一种替代性的接头;以及
图14是相邻的结构隔热板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示出了又一种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塞梅潘结构化隔绝面板公司,未经塞梅潘结构化隔绝面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9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