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0673.0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维青 |
主分类号: | D06M15/53 | 分类号: | D06M15/53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 抗静电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助剂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在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加工过程中,由于磨擦等原因会产生大量静电,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大都使用各种抗静电剂来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目前使用的抗静电剂主要有二种: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和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由于其属于强酸性,虽然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对设备有强的腐蚀性,使用受到限制;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一般为聚氧乙烯醚类产品的混和物,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并且原材料价格昂贵。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和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不足,提供一种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对设备没有腐蚀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少,原材料价格经济的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抗静电剂的制备方法,它是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椰子油酰二乙醇胺、三乙醇胺、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钠)和水为原料制加热反应制得,所述各原料的投料重量百分比为: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2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2~5%
椰子油酰二乙醇胺3~10%
三乙醇胺3~6%
EDTA-2Na0.1~0.3%
其余为水
各原料的总量总和为1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作为抗静电剂的主要组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及椰子油酰二乙醇胺作为乳化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相互之间起到协同作用,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可以增强抗静电性能,三乙醇胺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反应,可以提高抗静电性能,同时起到酸碱中和作用,还可以调整成品的PH值。EDTA-2Na作为水质稳定剂,可以软化水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所述方法的工艺过程为:
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钠、椰子油酰二乙醇胺和EDTA-2Na投入预先装有水的反应瓶中,搅拌下升温到30~100℃,保温1-2小时,滴加三乙醇胺,调pH值至6~7,搅拌下冷却,制得成品。
上述反应温度较好是50~90℃,最好是65~70℃。反应温度低,原料反应不完全,反应温度过度,产品色泽偏黄。反应时间根据反应温度有所不同,一般为1.5小时。本发明抗静电剂对于毛纺、毛涤混纺、纯化纤都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使用本发明抗静电剂能大大减少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提高工效及产品质量。使用本发明抗静电剂对环境友好,无刺激气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对设备没有腐蚀性。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一般是季铵根离子的硝酸盐,产品最终用硝酸中和,成品有很强的腐蚀性。本发明所述的抗静电剂为弱阴离子型,产品最终用三乙醇胺中和,成品显中性或者弱碱性,所以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抗静电剂对设备没有腐蚀性。
2、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少。
本发明所述的抗静电剂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及椰子油酰二乙醇胺作为乳化剂,使用量较少,且都是低泡性的乳化剂,所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少。
3、原材料价格经济。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中的主要组份一般为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胺通常由脂肪醇制得,工艺过程较复杂,所以价格昂贵。本发明所述的讥静电剂主要组份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是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五氧化二磷反应制得,原料都较为价廉,所以本发明所述的抗静电剂原材料价格经济。
(四)具体实施方式
例1:将150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磷酸酯、40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钠、80g椰子油酰二乙醇胺和2.8gEDTA-2Na投入预先装有650g水的反应瓶中,搅拌下升温到75℃,保温1.5小时,滴加50g三乙醇胺,调pH值至6~7,搅拌下冷却到30℃,制得约900g成品。
例2:将160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磷酸酯、40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钠、75g椰子油酰二乙醇胺和2.9gEDTA-2Na投入预先装有650g水的反应瓶中,搅拌下升温到75℃,保温1.5小时,滴加58g三乙醇胺,调pH值至6~7,搅拌下冷却到30℃,制得约910g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维青,未经徐维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段式手机外壳中板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斜向稳固输送的薄膜压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