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防盗门锁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8522.5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0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小平 |
主分类号: | E05B17/20 | 分类号: | E05B17/20;E05B37/20;E05B6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1241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防盗 门锁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锁有关的附件,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安全防盗门锁保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门锁因锁眼暴露在外面,存在极易被打开或堵塞锁眼的缺陷,保险性能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在门锁上再加密码锁进行保护,如中国专利ZL200420053430.1公开了一种可以将锁眼完全封闭的防盗密码锁,“在普通锁的外侧固定有一环形的固定环,固定环上通过凹槽连接有一圆柱形活动套;活动套的前端套接有一个圆环形的固定数码盘,活动套的中部套接有3-5个圆环形的活动数码盘;活动套插有一活动轴,所述的活动套、活动数码盘、及固定数码盘上带有数码。”虽然安全保险性能提高了,但操作麻烦,且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安全防盗门锁保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防盗门锁保护器,包括带有钥匙孔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旋转数码锁,所述钥匙孔壳体上的护盖开闭,所述护盖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在该端的铰接轴上设有复位簧,护盖的另一端有向壳体弯折的卡舌;所述旋转数码锁的锁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在该伸出端设有控制柄,在该控制柄上设有伸入所述钥匙孔的锁扣,当护盖闭合时,所述卡舌插入该锁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旋转数码锁由锁轴、控制筒、数码设置筒、数码环、弹簧及固位钢片构成,在位于壳体内的锁轴上从所述控制柄起依次套装所述弹簧、1~2个所述控制筒和所述数码设置筒,在控制筒和数码设置筒的外部套装所述数码环;
在所述锁轴的外壁上设有轴向突出的锁销,所述数码设置筒的外端封闭并从壳体上的孔伸出,该数码设置筒和所述控制筒的内壁与所述锁销相对应地设有槽,所述锁销落入该槽内,在所述控制筒和数码设置筒一端外壁上相对地设有两个轴向突出的挡齿,该挡齿与所述锁轴的控制柄在同侧;所述数码环的外周面均匀地布有表面标有数字的数码齿,在该数码环一端内壁设有与所述数码齿相对应、且数量相同的齿槽,该齿槽与所述锁轴的控制柄在同侧,所述挡齿落入该齿槽内,数码环另一端内壁的内径与所述控制筒和数码设置筒的外径相同;所述固位钢片位于所述锁轴的下方,该固位钢片上有与所述控制筒和数码设置筒数量相同的、成对的卡片,该卡片卡在所述控制筒和数码设置筒的外壁,在同一侧的卡片之间设有挡片,该挡片贴靠在所述数码环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安全防盗门锁保护器,包括带有圆形钥匙孔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旋转数码锁,所述钥匙孔由壳体上的护盖开闭,所述护盖位于所述壳体内,该护盖有直径大于所述钥匙孔的圆板,在该圆板的外边缘上设有缺口,相对该缺口的圆板外边缘上向相反方向各伸出一支杆和一手柄,支杆的另一悬臂端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手柄的另一悬臂端伸出所述壳体,在支杆和手柄之间的圆板上设有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锁扣,该锁扣的中部铰接在壳体上,锁扣的一端设有卡齿,当护盖闭合时,该卡齿卡住所述卡舌;所述旋转数码锁的锁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在该伸出端设有控制柄,在该控制柄上设有伸入所述壳体的支耳,该支耳经第二弹簧与所述锁扣相对卡舌的反向端相连。
旋转数码锁的结构与第一种安全防盗门锁保护器的结构相同,也可以采用一般旋转数码锁。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防盗门锁保护器,安装在防盗门或保险柜上,能将锁眼全部隐蔽起来,在不改变普通锁结构和功能的情况下,防通过锁眼开锁,或被异物堵塞,能起到防盗、防护的作用,实现双重保险,使防盗锁更加安全可靠。现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D-D线的剖视图;
图3图1的仰视图;
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小平,未经罗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5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干烧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控制器
- 下一篇:规模化生产合成生物柴油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