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多功能双旋螺纹千斤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9782.0 | 申请日: | 200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志坚 |
主分类号: | B66F3/08 | 分类号: | B66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多功能 螺纹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是抢险救援中作为施救工具。
背景技术 在人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发生,特别是频发的地质灾害、各种安全事故、车祸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迅速有效有力的抢险救援行为能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因而解决好施救工具,保障救援成功,有着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先进的施救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们因灾害受到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抢险救援中常遇到需搬或起(开)被压(挤)的物体,目前处理这些情况使用的工具常有千斤顶、起吊、气垫、液压剪等,这些工具大多专业性强,又较为大型,而在一些边远的地方和特殊的空间及狭窄的位置,这些工具的携带和使用就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遭遇纹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受灾面积特大,环境非常复杂,救援人员众多,且快速拯救生命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大型千斤顶、起吊、气垫、液压剪等,而在现场的每个救援点,这些施救工具又不可能在第一时间都能及时到位,或因现场环境复杂不能使用,往往会导致延误救援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较轻,体积更小,便于携带,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兼,易于使用,具有顶物、撬物、紧固等多种功能的施救工具,在抢险救援中它能在特殊的空间及狭窄的位置发挥有效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双旋螺纹杆、顶筒、顶板、顶架和螺钩组成。双旋螺纹杆[1]两端与顶筒[2]顶板[3]顶架[4]连接,顶物时,在双旋螺纹顶杆[1]中部的插孔中插入旋把杆[6],沿顺时针旋动旋把杆,此时顶筒和顶板从双旋螺纹杆两端旋出,顶动物体。当顶物高度不够时,可将两个或多个双旋螺纹千斤顶连接起来使用,顶板上的梅花瓣型结构可使两个顶板紧密齿合,防止移位和滑落。在需要撬开物件时,用套在顶筒上的顶架端头插入被撬物件间隙中,在双旋螺纹顶杆中部的插孔中插入旋把杆,沿顺时针旋动旋把杆,撬开物件。用作紧固物件时,在顶筒顶板上有一螺纹孔,可将螺钩[5]旋上,在双旋螺纹顶杆中部的插孔中插入旋把杆,沿反时针旋动旋把杆,便可紧固物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旋螺纹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旋螺纹杆俯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旋螺纹杆中部剖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顶架俯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顶架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顶筒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顶板结构剖视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螺钩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顶板与顶板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1中,双旋螺纹杆1的两侧分别为左旋、右旋梯形螺纹,中部为六面体及均布用于三个面的三个孔,如附图3所示,用于插入旋把杆6。顶筒2如附图8所示,分为左旋和右旋,分别旋进双螺旋顶杆的两侧。顶架4如附图7所示,直接套在顶筒2的外面。顶板3如附图9所示,用螺钉固定在顶筒2上。螺钩5如附图10所示,旋在顶板3和顶筒上2。两只千斤顶顶板3连接,如附图11所示。
顶物使用时,用手旋转双螺旋顶杆1两侧的顶筒2,使其顶板3分别顶到被顶的物体,随后将旋把杆6插入双螺旋顶杆1中部的孔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顶板3顶动物体。
当需要撬开物件时,用顶架4的端头插入间隙中,然后再沿顺时针方向旋动把杆6,顶架4即可撬开物件。
当顶物高度不够时,可将两个或多个双旋螺纹千斤顶连接起来使用,顶板3上的梅花瓣型结构使两个或多个千斤顶紧密齿合,防止移位和滑落。
当需要紧固物件,在顶板上旋上螺钩5,沿反时针方向旋动把杆6紧固物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志坚,未经潘志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9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柴油发动机用全封闭起动机
- 下一篇:双路高功率LED铁路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