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帐篷布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1110.7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0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宽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5/32 | 分类号: | E04H15/32;E04H15/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帐篷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特别是指一种帐篷布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普通帐篷的帐篷布是吊挂在帐篷架杆的内侧,展开时为保证帐篷布的平展,帐篷布的下端脚是需与帐篷架杆的底端连接固定在一起。因此该帐篷的收折都有是向下收折,即帐篷架杆是自底部端脚向帐篷内部卷靠收折,如此架杆是将帐篷布卷收在其中。如若将折收后的帐篷,由帐篷布将帐篷架杆包覆其中,则帐篷在收折时采向上折收,即帐篷架杆是自底部端脚内帐篷外部卷靠收折。但是由于帐篷布下端脚与帐篷架杆底端的连接关系,受帐篷布的牵扯,使得帐篷在向上折收,中杆伸进下杆中,这就要求上杆长度加下中杆收起来的长度必须小于帐篷底部对角线长度的一半,这样大大限制了帐篷设计中的产品的外观,特别是高度的造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帐篷布固定结构,其可保证帐篷的高度造型且帐篷在向上折收后,令帐篷自然收折同时不受帐篷布的牵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帐篷布固定结构,其包括一固定连接块及一移动连接块,固定连接块一端连接在帐篷布的底角以上的位置,另一端连接在帐篷架杆下杆的底端;移动连接块一端连接在帐篷布的底角上,另一端是活动连接在帐篷架杆下杆的底端。
所述帐篷架杆下杆的底端设有一卡片,该移动连接块的另一端是活动连接在此卡片上。
所述卡片上设有固定帐篷的固定孔。
所述卡片上设有配合的连接孔。
所述移动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一扣环而穿过卡片的固定孔。
所述固定连接块与移动连接块可采用一体结构,其一端是固定在帐篷布底角上,另一端是穿过卡片的连接孔而固定在帐篷布底角上部位置。
所述固定连接块一端连接在帐篷布底角以上的位置,另一端通过挂扣活动滑扣在帐篷架杆的下杆上。
所述固定连接块为刚性的连接带、柔性的织带或布带及弹性的连接带。
所述移动连接块亦可为刚性的连接带、柔性的织带或布带及弹性的连接带。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将帐篷布底部采用两个连接块实现与帐篷架杆的连接,移动连接块连接帐篷布底角采活动形式与帐篷架杆下杆底端连接,保证帐篷展开时,拉展此移动连接块可令帐篷布底边的平整,而向上收折帐篷时,此移动连接块脱离帐篷架杆下杆底端或加长与帐篷架杆下杆底端的距离,以保证帐篷顺利收起不受帐篷布的牵扯,而固定连接块的作用是保证帐篷布的下部与帐篷架杆的连接,因其与帐篷布底端的上部连接,则可给帐篷架杆在收折时具有一定的退让距离,如此帐篷布固定结构的设置令帐篷既可向上顺利折收又可保证帐篷高度的造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帐篷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帐篷俯视线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帐篷折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是由帐篷架杆1与帐篷布2构成,帐篷布2是连接在帐篷架杆1上且置于帐篷架杆1的内侧;帐篷架杆1由四组的上杆11、中杆12及下杆13构成。
配合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帐篷布2的下部与下杆13是通过一固定连接块3及一移动连接块4连接在一起;该下杆13的底部设有卡片5,卡片5的两端设有一连接孔51及一固定孔52;固定连接块3一端31连接在帐篷布2的底角以上的位置,另一端32固定在帐篷架杆1下杆13的底端卡片5的连接孔51上;移动连接块4一端41连接在帐篷布2的底角上,另一端42连接一扣环6而穿过卡片5的固定孔52,该移动连接块4呈可伸缩的绕过扣环6,此处扣环6的功能是在帐篷展开时,由固定件穿过此扣环6而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同时可将帐篷布2的底边展平,此移动连接块4的长短是借此扣环6为可调节状,以此实现与下杆13底端的活动连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1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动力靶向支撑压裂解堵装置
- 下一篇:能量吸收型汽车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