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子纳哌林型二萜生物碱酰化物与合成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7986.X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侯大斌;杨海君;王惠;袁小红;贺新生;马林;徐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1/22 | 分类号: | C07D221/22;A01N43/42;A01P7/00;A61K31/439;A61P29/00;A61P9/0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子 纳哌林型二萜 生物碱 酰化物 合成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子中纳哌林型二萜生物碱酰化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医药、农药药物合成技术领域。
(二)技术背景
纳哌林型二萜生物碱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的一类天然化合物,主要包括宋果灵、欧乌头碱、12-表-欧乌头碱、兴国乌头碱及准葛尔碱等。其中,宋果灵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中药附子)中的一种重要有效成分,多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于乌头中。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有回阳救逆、驱寒散风之功效,但因其有大毒而被列为下等药。近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萜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强心、抗癌和抗心律失常等主要作用。除做中药外,我国古时的人民曾将附子浸提液制用于制作毒箭及杀虫害之用。随着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关于二萜生物碱杀虫作用越来越多的被报道。丁伟等发现乌头的乙醇、乙醚提取物对粘虫具有一定的防效。杜晓英等发现乌头甲醇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家蝇具有一定的毒杀和趋避活性。余大刚还将乌头液作为配方之一申请了复配中草药农药的专利。高占林发现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的丙酮浸液对禾谷缢管蚜、绣线菊蚜和菜缢管蚜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对吡虫啉和氧化乐果均表现明显增效。陈立等研究发现,瓜叶乌头对小菜蛾和斜蚊夜蛾有明显杀虫活性。王海丽等发现露蕊乌头甲醇提取物对纹夜蛾的拒食活性约为72%。国外亦有文献报道关于阿替生型二萜生物碱的新作用,Patricia Gonz'alez等将43种阿替生型二萜生物碱作用于寄生虫,发现其对利什曼原虫有抗增殖作用,而其中15,22-0-二乙酰基-19-过氧二羟基阿替生有显著作用。主要是抑制原虫的前鞭毛体生长并且对宿主细胞无毒害作用。在地中海地区利什曼原虫可导致人与狗患内脏利什曼病。近年来随着对附子及其主要成分杀虫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关于宋果灵杀虫作用的研究,杨小生等在文献已经报道宋果灵在一定浓度下对乙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勇等人对二萜生物碱构效关系进行了总结,发现二萜生物碱取代基种类、位置不同,毒性不同。含氧取代基多的毒性大于含氧取代基少的;C3位的不同酯基对毒性和镇痛活性都有关系;羟基的酯化程度、酯基数目和大小对二萜生物碱的毒性也有影响。对二萜生物碱进行结构修饰研究虽已开展多年,但都主要针对其镇痛活性、抗肿瘤活性、抗心律失常等医药用途的活性为研究点,但针对其杀虫活性的研究并未见报道。四川大学王锋鹏课题组对二萜生物碱的发现、结构改造及其抗肿瘤和镇痛等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以滇乌碱为原料分别对结构中的ABC环进行结构修饰来得到紫杉醇类似结构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西北师范大学高黎明等运用氧化剂KMnO4对天然二萜生物碱talatisamine(它拉乌头胺)的结构进行改造,得到了内酰胺型、亚胺型和酰化型等4个非天然产物。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附子纳哌林型二萜生物碱酰化物的合成方法。
2、技术方案:实现发明采用的手段是将附子纳哌林型二萜生物碱溶于吡啶,加入酰化试剂在冰浴或室温条件下反应,即可合成酰化衍生物。
本发明将宋果灵溶于吡啶,与摩尔量1~5倍的酰化试剂反应6~30小时即可生成酰化衍生物。使用的酰化试剂有乙酸酐、丙酸酐、邻氯苯甲酰氯、对氯苯甲酰氯、苯甲酰氯、正己酰氯等酸酐或酰氯。反应在在0-40℃下进行,碱化反应体系pH值至8~10。采用的萃取方法,将生物碱全部转移到小极性溶剂层中。溶剂通过减压蒸馏的方式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回收。得到的产品可能是单一化合物,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纯化处理,如重结晶;产品也可能是多种酯化的生物碱混合物,应根据极性的差异对其进行柱层析分离。所有的生物碱利用红外色谱、电子轰击电离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联合进行表征和分析。
(四)具体实施:
实施例1
将46.6mg宋果灵溶解于1ml吡啶中,再逐滴加入0.5ml乙酸酐,室温下搅拌20小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调pH到9,氯仿萃取后,氯仿层分别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3次,干燥,减压蒸馏得1-0-乙酰基-15-0-乙酰基宋果灵53mg。
产物结构用质谱检测证实,EI-Ms m/z:44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