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遮板现浇施工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7793.4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米国韬;周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13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遮板现浇 施工 | ||
1.一种桥梁遮板现浇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钢筋施工,b.遮板现浇移动模架安装,c.混凝土浇注,d.拆除模板,e.移动模架,所述步骤b.遮板现浇移动模架安装由以下分步骤组成:
b1.按照装配图纸的要求,在桥梁(7)的梁面(71)上进行放线处理,弹出遮板型腔(4)的各组成模板的位置,在挡渣墙(75)的钢筋上安装反挂行走装置(3)的工字钢(31),在行走轨道上安装行走装置(1)的行走支腿(12)和行走轮(11),使行走装置(1)在一条水平线上;
b2.将支撑框架(2)在横向、纵向和垂直方向平行排列的支架联结成框架式结构,所有连接法兰(23、25)和联结器件的螺栓要拧紧,然后将支撑框架(2)安装到行走装置(1)和反挂行走装置(3)上;
b3.将模板调整装置(5)套装到支撑框架(2)的主支架(21)上,并用钢筋串在主支架(21)端头,防止其滑脱,调整行走装置(1)和反挂行走装置(3),保持主支架(21)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
b4.利用小型自卸吊车或三角吊架,将遮板型腔(4)的主成型模板(41)吊装到指定位置,利用销轴将其它模板逐一挂到主梁上;
b5.通过安装在主支架(21)上的定滑轮组(6)控制模板调整装置(5),对遮板型腔(4)整体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消除相邻遮板型腔(4)的模板间错台,保证模板整体平面度、垂直度和直线度;
b6.调整移动模架位置并安装模板堵头遮板堵头(44),利用遮板堵头(44)使其固定到桥梁端部,并连接到桥面上的预埋钢筋上;
b7.用木条封堵遮板型腔(4)下面的缝隙,防止漏浆,最后涂脱模剂;
b8.利用花栏对主支架(21)及遮板型腔(4)的模板进行加固处理后即可进行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遮板现浇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混凝土浇注,d.拆除模板和e.移动模架循环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遮板现浇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遮板现浇移动模架安装之后步骤c.混凝土浇注之前,还包括步骤f.模架预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遮板现浇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钢筋施工由以下分步骤组成:
a1.钢筋下料,钢筋进场后首先要进行抽检,经检测合格后,利用钢筋调直机对盘条进行调直处理,然后按图纸要求下料,几何尺寸偏差不能超出允许的范围,长度控制在负偏差;
a2.钢筋安装,模架就位后对遮板型腔(4)的模板涂抹脱模剂,作到涂抹均匀;普通钢筋在预制场集中下料和加工,运输到现场进行绑扎;
a3.钢栏杆预埋件的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遮板现浇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浇注完毕,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即可进行步骤d.拆除遮板型腔(4)的模板并准备进入下一孔梁现浇施工,所述步骤d.拆除模板由以下分步骤组成:
d1.拆除遮板型腔(4)的模板下侧木条,拆除遮板堵头(44)和其它模板;
d2.松开模板调整装置(5)侧面的紧定螺栓,用锤轻击主成型模板(41)的上侧,使其整体外移实现脱模;
d3.拧紧模板调整装置(5)侧面的螺栓,使遮板型腔(4)与打好的混凝土面隔开;
d4.调整移动模架下方的螺栓,松开千斤顶,使行走轮(11)着地,调整工字钢(31)的水平度;
d5.最后人工利用手拉葫芦牵引移动模架,实现工位间的循环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遮板现浇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移动模架由以下子步骤组成:
e1.通过外牵引力,使移动模架移动至下一孔梁;
e2.调整好结构位置,把千斤顶支好,将移动模架顶至标高位置,使行走轮(11)脱离梁面(71);
e3.安装好主成型模板(41)后,将两侧遮板堵头(44)及其它模板安装好;
e4.调整好各模板位置,用花栏及模板拉杆将其固定牢固,即可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7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