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记录方法和数据再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7002.1 | 申请日: | 200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敦史;古宫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006 | 分类号: | G11B7/0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记录 方法 再现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80009272.2(申请日:2004.3.25;发明名称: 对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光盘等记录媒体照射激光,形成与未记录部物理性质不 同的标记,据此记录数据(信息)的记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DVD-RAM等可改写的光盘具有设置在衬底上的相变记录膜。该相变 记录膜如果受到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的照射,则照射部分的温度局部达 到超过熔点的温度,熔化。受到激光的照射的光盘以高速旋转,所以激光 的射束点沿着轨道在相变记录膜上高速移动。因此,相变记录膜中由于射 束点的通过而熔化的部分立刻自然冷却,凝固。通过调节这时的激光的功 率,相变记录膜的熔化部分急速冷却,变为非晶体。在相变记录膜中变为 非晶体的区域表现与其它区域(结晶区)不同的折射率和光反射率。把这 样形成的非晶体区称作“标记”。此外,在轨道上“标记”和“标记”之间 的区域称作“间隔(space)”。
通过在轨道上排列这样的标记和间隔,能在光盘上记录数据。对光盘 上照射用于再现的弱的激光,如果测定该反射光强度,就能检测标记和间 隔的边界(标记边缘),据此,能再现数据。用于再现的激光的功率保持在 不熔化相变记录膜的低水平。
关于这些光盘媒体,为了提高数据记录再现时的信息传送速度,提高 记录线密度,或提高光盘媒体上的射束点的扫描速度。
为了提高记录线密度,缩小标记长度以及间隔长度,或缩短标记长度 以及间隔长度的变化刻度,缩短用于检测标记边缘位置的时间宽度。
可是,如果提高记录线密度,再现信号的S/N比就下降,所以不希望 大幅度的记录线密度上升。
为了在光盘上以高精度形成微小的标记,采用通过一个或多个激光脉 冲的连续照射,在记录膜上形成各标记的写策略。
根据特开平5-298737号公报中记载的第一以往技术,关于具有不同长 度的多个标记,分配激光的脉冲列。根据要形成的标记长度,决定为了形 成各标记而应该照射的激光的脉冲列即表示激光的强度变化的波形(记录 波形)。按照记录符号列的长度控制在各标记形成期间中照射的脉冲的个数 和振幅。
所述标记形成期间中的记录波形划分为开始部和后续部分等两个部 分。各脉冲的脉冲高度一般不同。此外,在脉冲形成期间以外的期间中, 配置间隔,产生记录辅助脉冲。
根据特开平5-298737号公报的技术,能不受间隔长度的影响,补偿从 先行的标记向之后的标记的前沿的热扩散,能以高精度控制标记宽度和标 记边缘位置。
在特开平8-7277号公报描述的第二以往技术中,把各记录符号分解为 不同长度的多个基本要素,使各要素与一个记录脉冲对应。然后,把各记 录符号作为基于各记录脉冲的各独立的一系列记录标记形成。
在特开平9-134525号公报描述的第三以往技术中,在由开始的加热脉 冲、后续的多个后部加热脉冲、后部冷却脉冲和最后冷却脉冲构成的多脉 冲记录方式中,描述当记录对于记录通道和时钟周期的偶数长度和奇数长 度的任意一方的标记长度时,使后部加热脉冲和后部冷却脉冲的脉冲宽度 大致与记录通道和时钟周期相同的方法。
在特开平11-175976号公报的第四以往技术中,描述按照记录符号列中 的标记长度,改变该标记形成期间内的注入能量和脉冲数,从而对于任意 长度标记的标记形成期间中的单位之间的注入能量的任意2变化点的间隔 比检测窗宽度的1/2倍还长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铂晶面木地板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具有百叶窗式正面的进口导管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