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2893.3 | 申请日: | 200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1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比嘉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9 | 分类号: | G02F1/139;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峥;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使用了垂直取向型的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已知有兼具反射模式和透过模式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这样的半透过反射型显示装置,已提案了将液晶层夹持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同时在下基板的内面具有在例如铝等的金属膜上形成有光透过用的窗部的反射膜而使该反射膜起到半透过反射板的功能的显示装置。这时,在反射模式下,从上基板侧入射的外光在通过液晶层之后由下基板的内面的反射膜反射,再次通过液晶层从上基板侧出射而用于显示。另一方面,在透过模式下,从下基板侧入射的来自背光源的光在从反射膜的窗部通过液晶层之后从上基板侧向外部出射,用于显示。
因此,在反射膜的形成区域中,形成窗部的区域为透过显示区域,而其他区域为反射显示区域。
然而,在以往的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有在透过显示中的视角窄的问题。这是因为,由于为了避免发生视差而在液晶盒的内面设置了半透过反射板的关系,所以存在有必须仅用在观察者侧所具有的1片偏振板进行反射显示这样的制约,从而光学设计的自由度小的缘故。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Jisaki等人在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垂直取向液晶的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有以下三点。
(1)采用使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与基板垂直地取向、且通过加电压而使其倾倒的「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
(2)采用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盒间隙)不同的「多间隙构造」;
(3)使透过显示区域为正八边形,在对置基板上的透过显示区域的中央设置突起以使得在该区域内液晶向所有方向倾倒。即,采用“取向分割构造”。
另一方面,作为使用了这样的垂直取向液晶的情况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限制单元,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除了上述突起以外、对电极形成缝隙的方法。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4222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Development of transflective LCD for high contrastand wide viewing angle by using homeotropic alignment”,M.Jisaki等人发表于“Asia Display/IDW’01”,第133-136页(2001)。
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在透过显示区域中,使用在其中央设置的突起控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但是,对于在反射显示区域中控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的方法则完全没有触及。若不控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而向无秩序的方向倾倒,则会在不同的液晶取向区域间的边界出现被称为“向错”(デイスクリネ一シヨン)的不连续线,从而会成为残留影像(余像)等的原因。另外,由于液晶的各个取向区域具有不同的视角特性,所以,在从斜向观看液晶装置时,将会看到粗的污迹状的斑点。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突起控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或在电极上形成缝隙而发生斜电场,根据该斜电场来进行控制。但是,这是关于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案,并不是对具备反射模式和透过模式双方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提供优选的结构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在垂直取向模式的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很好地控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的结构。
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结果是残留影像或污迹状的斑点等显示不良受到抑制、进而能够进行宽视角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地,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反射显示和透过显示双方中显示均匀且视角宽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具有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