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0462.3 | 申请日: | 2008-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贤一;田边功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使用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移动电话和汽车导航仪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和多样化得到发展。伴随于此,如下述的装置逐渐增加,该装置中,在液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面板,通过该触摸面板进行背面的显示元件上显示的文字、记号、图案等的视觉辨认或选择,并通过用手指或专用笔等对触摸面板进行按压操作,来进行设备的各功能的切换。在这样的触摸面板中,要求视觉辨认性优越、操作简便易行的产品。
利用图4,对现有的触摸面板进行说明。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其构成,图中将厚度方向的尺寸放大显示。
图4是现有的触摸面板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触摸面板构成为:薄膜状透光性的上基板1和薄膜状透光性的下基板2,对上基板1的下面的由氧化铟锡等构成的透光性的上导电层3和下基板2的上面的同样的下导电层4进行夹持,按此方式分别形成各部件。
并且,在下导电层4的上面,由绝缘树脂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点隔离物(未图示),并且,在上导电层3的两端形成有一对上电极(未图示),在下导电层4的两端形成有与上电极垂直方向的一对下电极(未图示)。
另外,上导电层3和下导电层4通过框状的隔离物5隔离。通过在该隔离物5的上下面或单面上涂敷形成的粘接层(未图示),上基板1与下基板2的外周贴合在一起,上导电层3与下导电层4保持规定间隙地对置。
进而,在上基板1的上面,通过粘接剂(未图示)贴附有使聚碳酸酯等的薄膜延伸而具有双折射性的1/4波长的上相位差板6,在下基板2的下面,通过粘接剂(未图示)贴附有与上相位差板6同样的下相位差板7。
另外,偏光板8在由使碘或染料取向的聚乙烯醇等构成的偏光层8a的上面和下面,层叠有由三乙酰纤维素等构成的上保护层8b和下保护层8c。然后,该偏光板8层叠贴附在上相位差板6的上面,构成触摸面板。
然后,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配置到上面安装了偏光板9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上面后安装到电子设备,并且一对上电极和下电极与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连接。
在以上的构成中,当一边对触摸面板的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显示进行视觉辨认,一边用手指或笔等对偏光板8的上面进行按压操作时,上基板1与偏光板8和上相位差板6一起挠曲,被按压处的上导电层3与下导电层4接触。
然后,从电子电路依次向上电极和下电极施加电压,根据这些电极之间的电压比,由电子电路对被按压的位置进行检测,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
另外,此时,在来自上方的太阳光或灯光等外部光11首先透过偏光板8时,例如,设偏光板8对与触摸面板平行的平面上的X方向和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的光波中的、Y方向的光波进行吸收。该情况下,外部光11成为X方向的直线偏光11a,从偏光板8向上相位差板6入射,其透过1/4波长的上相位差板6后,直线偏光成为圆偏光,该透过光在下导电层4处变为向上方反射的反射光11b。
并且,该反射光11b再次透过1/4波长的上相位差板6,从而成为偏移了1/2波长后的Y方向的直线偏光后入射到偏光板8,但由于偏光板8仅使X方向的光波透过,因此,该Y方向的反射光11b被偏光板8遮断。
即,从上方入射到触摸面板的外部光11通过下导电层4而向上方反射,但该反射光11b被偏光板8遮断,不会从作为操作面的偏光板8上面射出。因此,能在没有反射的状态下观察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10,可获得良好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在设上面的偏光板9对X方向的光波进行吸收时,触摸面板的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点亮光10a变为Y方向的直线偏光,首先透过1/4波长的下相位差板7,接着通过同样的1/4波长的上相位差板6。由此,点亮光10a变为偏移了1/2波长后的X方向的直线偏光后入射到偏光板8,从偏光板8的上面射出。
即,来自液晶显示元件10的点亮光10a透过下相位差板7和上相位差板6,变为X方向的直线偏光,相位仅偏移1/2波长,从偏光板8的上面射出。因此,能清晰地视觉辨认触摸面板的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显示。
此外,作为与该申请的发明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特开2006-79149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04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