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代烷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2227.1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钟劲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易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7/16 | 分类号: | C07C17/16;C07C19/01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26福建省厦门市海沧***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卤代烷烃,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低碳醇和氯化铵为原料制备氯代烷烃的方 法。
背景技术
现有制备氯代烷烃的方法很多,可采用盐酸和醇为原料制取氯代烷烃,或者用氯气与烃 反应制取氯代烷烃,也可用其他加成或取代的方法制备。不管采用上述哪种方法,都必须有 氯源参与反应。
随着我国联碱法纯碱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副产品氯化铵的市场问题日益突出,氯化铵的 开发利用成为我纯碱工业的热点问题。氯化铵利用的思路很多,大多采用回收氨的方法,其 氯转化为氯化氢、氯气和其他氯产品。
由醇与氯化铵反应制取氯代烷烃,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报道,采用氯化亚铜作催 化剂,由乙醇与氯化亚铜和氯化铵熔液制取氯乙烷的;也有用氧化铝作催化剂,用甲醇与氯 化铵反应制取氯甲烷和氨气的,但产品得率都不高,副反应多,产品难于提纯,至今还没有 实现工业化生产。
公开号为CN1486967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亚磷酸和低级氯代烷烃的制备方法,三氯 化磷和烷基醇(酚)反应生成亚磷酸及低级卤代烃。低级卤代烃可通过适当的方法分离,产物 经浓缩结晶得亚磷酸,母液可以循环套用,亚磷酸可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此生产工艺简单, 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催化剂选择性高,产品容易分离和提纯,具有工业应用 价值的氯代烷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低碳醇和氯化铵为原料,用氯化锌作催化剂和氨的吸收分离剂,制取氯代烷 烃和氨。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锌与氯化铵混合均匀,加热熔化,得混合熔液;
2)在混合熔液中通入低碳醇的蒸汽,反应后,得氯代烷烃与水的混合气;
3)将氯代烷烃与水的混合气冷凝后,分离提纯,得氯代烷烃产物。
氯化锌、氯化铵与低碳醇反应后的熔液含有反应生成的氨,补充氯化铵后升温到350~ 450℃,蒸发出氨,蒸氨后的熔液为氯化锌与氯化铵的混合液,回到步骤1)循环进行反应。
按摩尔比,最好氯化锌∶氯化铵为1∶(0.5~2);加热熔化的温度最好为280~420℃。
所述的低碳醇最好为C1~C6的低分子量一元醇,优选甲醇,乙醇,丙醇或环己醇等。
与现有的氯代烷烃的制备方法相比,由于本发明采用低碳醇和氯化铵为原料,用氯化锌 作催化剂和氨的吸收分离剂,制取氯代烷烃和氨,因此本发明的催化剂选择性高,产品容易 分离和提纯,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氯化锌与氯化铵按摩尔比1∶0.5混合均匀,加热熔化,温度控制在280℃,通入甲 醇的蒸汽与熔液反应,得到一氯甲烷与水的混合气。经冷凝后,分离提纯可得到一氯甲烷产 品。经气相色谱分析,一氯甲烷的纯度可达98.3%。
2)氯化锌、氯化铵与甲醇反应后的熔液含有反应生成的氨,补充氯化铵后升温到450℃, 蒸发出氨,然后回到步骤1)循环进行反应。
实施例2
1)将氯化锌与氯化铵按摩尔比1∶1混合均匀,加热熔化,温度控制在340℃,通入甲 醇的蒸汽与熔液反应,得到一氯甲烷与水的混合气。经冷凝后,分离提纯可得到一氯甲烷产 品。经气相色谱分析,一氯甲烷的纯度可达97.9%。
2)氯化锌、氯化铵与甲醇反应后的熔液含有反应生成的氨,补充氯化铵后升温到400℃, 蒸发出氨,然后回到步骤1)循环进行反应。
实施例3
1)将氯化锌与氯化铵按摩尔比1∶1.5混合均匀,加热熔化,温度控制在380℃,通入 乙醇的蒸汽与熔液反应,得到一氯乙烷与水的混合气。经冷凝后,分离提纯可得到一氯乙烷 产品。经气相色谱分析,一氯乙烷的纯度可达96.7%。
2)氯化锌、氯化铵与乙醇反应后的熔液含有反应生成的氨,补充氯化铵后升温到350℃, 蒸发出氨,然后回到步骤1)循环进行反应。
实施例4
1)将氯化锌与氯化铵按摩尔比1∶2混合均匀,加热熔化,温度控制在420℃,通入乙 醇的蒸汽与熔液反应,得到一氯乙烷与水的混合气。经冷凝后,分离提纯可得到一氯乙烷产 品。经气相色谱分析,一氯乙烷的纯度可达9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易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易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的减压装置
- 下一篇:从酸洗锆-铌合金去除铌第二相颗粒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