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胃、肠及肾绞痛的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8344.2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能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P1/12;A61P1/08;A61P1/04;A61P1/00;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2500云南省玉***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绞痛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中药制剂——腹尔康,尤其是一种能治疗胃、肠病和肾绞痛的药物。
背景技术
胃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青少年或婴、幼儿,时常都会因各种原因患上这些消化道疾病。一旦患病,不仅要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很伤身体,并给家人带来诸多麻烦。同样,由肾结石引起的肾积液、肾绞痛也是带给患者更多痛苦的疾病。目前治疗上述病症的药物虽有多种多样,但西药带来的副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中药虽毒副作用小,但却因个体差异的存在,而不适用于任何人。因此,仍然有必要研制开发新的治疗胃、肠、肾绞痛的中草药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健胃消炎,止泻止吐,消除腹胀、腹痛,改善并调理肠胃功能,治疗因肾结石引起的肾绞痛等诸病的中草药物——腹尔康。
本发明根据中医中药的健胃、止痛等理论,以来源广泛的纯中草药为原料,配入经过试验与研究得出的针对性较强的中草药,用现有工艺方法制备出治疗胃、肠病和肾绞痛的药物。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治疗胃、肠及肾绞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木香 10~20份
苍术 20~30份
马蹄根 10~20份
血竭 20~30份
土茯苓 25~40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肠及肾绞痛的药物的优选原料药组成是:
木香 15~20份
苍术 20~25份
马蹄根 10~15份
血竭 25~30份
土茯苓 30~35份
所述木香,其性味辛苦,温,入肺、肝、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的功效,可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等诸病;苍术,其性味辛苦,温,入脾、胃经,具有健胃,燥湿,解郁,辟秽的功效,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痰饮,水肿等诸病;马蹄根,其性味苦涩,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祛湿利尿的功效,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血竭,其其性味甘咸,平,入心、肝经,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等功效;土茯苓,其性味甘淡,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
本发明所述健胃消食药经下列方法制得:将所述原料药放入水中至淹没过药材,浸泡1~2小时后,加热煮沸0.5~2小时,过滤后,滤渣再加水至没过药材后,加热煮沸1~2小时,过滤,合并二次滤液,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方法包装、检验,即得治疗胃、肠及肾绞痛的药物——腹尔康制剂。
本发明还可用现有常规方法,将原料药经提取、浓缩、干燥后,配以适量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药用辅料,制成胶囊剂、片剂、冲剂、药丸等常规制剂。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制得的药物,具有健胃和中,理气止痛,消炎止泻,止吐止血等功效,对脾胃虚,消化不良,不喜饮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便血,呕吐等症状均具有较好疗效,尤其对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便秘、痔疮出血、消化不良及腹泻有显著疗效,此外对因肾结石引起的肾积液、肾绞痛也具有显著疗效。
为表明本发明的疗效,本发明经上百例临床观察,其结果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明显的腹胀、腹痛等肠胃不适症,明显的腹泻、呕吐等急性肠炎,经医院确诊的因胃痛、胃酸过多患胃炎,因肾结石引起的肾积液、肾绞痛患者共150例,其中,肠胃不适的患者40例,急性肠炎患者30例,胃炎患者50例,肾绞痛患者30例。现将各类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二组,二组病例一般情况见表1。
表1对照组与治疗组二组病人的一般情况(n=150)
经X2检验,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均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肠胃不适者服用斯达舒,急性肠炎者服用黄莲素片,胃炎患者服用胃舒平,肾绞痛患者服用止痛片,并按说明书用药。
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之药物——腹尔康,一日三次,每次50ml。
两组均按相同疗程二周使用,且在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它药物。
3、观察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能,未经李忠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