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弦支混凝土集成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3438.0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华;乔文涛;王小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集成 楼盖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结构中的钢-混凝土复合楼板。
背景技术
屋面板(楼板)的跨度和它的支承方式决定着它覆盖下的空间的使用价值。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一般支承在其下部的梁上,如肋梁式楼板和井字梁式楼板等,而梁由其下部的柱子来支承,从结构力学性能和经济角度考虑,这种楼板形式不宜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即柱网布置不能太大,一般在10米以内为宜,所以在一般的民用住宅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当建筑的功能要求其有较大的跨度时,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生产车间等建筑,则必须改变屋面板的支承方式,譬如,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支承、钢网架或钢筋混凝土网架支承或直接采用钢结构体系,但这些方法或是在跨度上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或是未能将混凝土(较好的受压特性)与钢材(较好的受拉特性)的材料优势充分发挥,或是不够经济,总之,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种钢-混凝土复合楼板,即弦支混凝土集成楼盖结构,该复合楼板借鉴了张拉整体体系的原理,与张弦梁结构相近,但与之相比优势在于,无需次梁、檩条等构件,施工简单,侧向稳定性较好,抗风性能更优越。就结构本身而言,充分利用了混凝土较好的抗压性能和钢材较好的抗拉性能,具有可跨越范围大,施工安装便利,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合理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生产车间等大跨度建筑的屋面体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弦支混凝土集成楼盖,包括钢筋混凝土板,预埋件,撑杆,穿心钢球,钢拉索,单孔钢板,转向钢棒,销轴,大号楔形钢板,中号楔形钢板,小号楔形钢板,大号十字交叉钢板,小号十字交叉钢板,承力套筒,螺杆,热铸锚,密封套筒,固定螺母;所述的预埋件为型钢板,预先浇筑于钢筋混凝土板中;所述的单孔钢板与预埋件的下端焊接连接;所述的转向钢棒的上端与单孔钢板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的穿心钢球由中心带凹槽的上下两半球组成,钢拉索从凹槽中穿过,通过高强螺栓将两半球拧紧在一起,将钢拉索卡死;所述的撑杆为圆钢管,其上端通过销轴与转向钢棒的下端连接,其下端与穿心钢球的上半球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所述的大、中、小号楔形钢板从里向外依次平行并排,其上端与钢筋混凝土板中的预埋件焊接连接,楔形钢板之间分别由大、小号十字交叉钢板将其从中上部连接起来,承力套筒从楔形钢板中倾斜穿过;所述的螺杆的顶端拧有固定螺母,螺杆从承力套筒中穿过,下端与热铸锚连接,钢拉索穿过密封套筒与热铸锚连接。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为:施工时,将撑杆,穿心钢球的上半钢球,单孔钢板,转向钢棒,销轴,大号楔形钢板,中号楔形钢板,小号楔形钢板,大号十字交叉钢板,小号十字交叉钢板,承力套筒相互连接起来后,最终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下的预埋件连接,再将带有这些连接件的钢筋混凝土板逐块安装就位,支承在已经架好的脚手架上,然后再逐榀安装钢拉索及其端部的连接构件,包括密封套筒、热铸锚、螺杆和固定螺母,最后通过高强螺栓将穿心钢球的下半钢球与上半钢球拧紧在一起,并卡死钢拉索。对每块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间的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亦可对每块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预留甩头钢筋,与后浇带中的构造筋连接,然后再进行浇筑,形成整体后张拉钢拉索施加预应力,最终拆除模板与脚手架完成整个弦支混凝土集成楼盖结构体系的施工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较好的抗压性能和钢材较好的抗拉性能,可跨越范围大,施工安装便利,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合理。尤其适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生产车间等大跨度建筑的屋面体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施工安装后的整体透视图(多榀);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单榀时的纵向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单榀时的横向侧视图;
图5为撑杆上端与混凝土板连接节点构造图;
图6为撑杆下端汇交处的节点构造图;
图7为穿心钢球的构造图;
图8为下弦钢拉索在混凝土板端部的锚固构造图;
图9为凝土板下的另外一种支撑方式示意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板,2.撑杆,3.穿心钢球,4.钢拉索,5.固定螺母,6.单孔钢板,7.转向钢棒,8.销轴,9.上半钢球,10.下半钢球,11.高强螺栓,12.大号楔形钢板,13.中号楔形钢板,14.小号楔形钢板,15.大号十字交叉钢板,16.小号十字交叉钢板,17.承力套筒,18.螺杆,19.热铸锚,20.密封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4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光刻技术的无机热阻膜
- 下一篇:一种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