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处嵌岩钻孔桩钻孔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8404.2 | 申请日: | 2008-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付俊雄;吕芝林;朱峰;彭元平;齐涛;孙向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02D5/2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 钢 |
地址: | 443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处嵌岩 钻孔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处嵌岩钻孔桩钻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干处嵌岩桩基施工都是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在少数情况下也有采用常规的钻 孔桩施工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具有进度慢,安全性差和超挖回填量大等缺点。人工挖孔 桩作业中爆破作业对基岩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钻孔桩施工一般都是采用 泥浆正循环排碴,采取泥浆泵输送泥浆至孔底,通过泥浆的浮力和流动将孔底石碴带出。 在施工中常常由于泥浆比重太小(注:比重太大,泥浆泵不能正常工作)和孔桩太深, 排渣效果较差,又由于进尺缓慢,提升钢丝绳在一个部位长期磨损和弯曲疲劳,容易断 裂而发生掉锤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人工挖孔施工和常规的钻孔施工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干 处嵌岩钻孔桩钻孔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处嵌岩钻孔桩钻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导桩挖孔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导桩施工深度需根据地质情况而定, 一般要求导桩深度不小于2米,同时嵌入完整的基岩不少于2米。
2、钻机就位。选用冲击钻钻孔施工。根据桩径确定钻头重量,在钻机前部1米范 围浇筑10cm厚混凝土并将钻机安装区平整夯实,待混凝土达到7天龄期导桩开挖完毕 后进行钻机安装,钻机安装必须平稳牢靠,不晃动。
3、造浆钻进
钻孔造浆选用黏土分次往孔内投放,同时往孔内注水,开动钻机冲击造浆钻进。开 始时钻机冲程控制在1.5-2.0米,随着造浆量的增加冲程也跟着按每小时0.8-1.2米的 高度均匀增加。
4、正常钻进
正常钻进冲程控制在4-6米内。钻进时浆液比重控制在1.3-1.5g/CM3左右。
5、钻孔进尺达到1.5-3.0米后即可开始掏渣清孔。清孔前将钻头提到高出孔口约 2.5米,然后启动副卷扬机提升掏渣筒掏渣。掏渣筒直径约为桩径的一半,底部设有阀 门,阀门开启是利用掏渣筒的重量形成的地基支撑反力顶开。
测量钻孔进尺,钻孔未达到设计深度,重复步骤3、4、5,直到达到设计深度。
6、清孔验收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清渣完毕后利用水管将孔壁冲洗干净,然后用掏渣筒再次清理即 可报验。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取每一循环将孔内浆渣掏尽,可以减少钻机反复冲击钻渣, 施工效率提高2~3倍,施工速度为人工挖孔的2倍以上;钻孔风险小,遇到卡钻或钻 头脱落可以随时将孔内清干处理,且不需要泥浆泵,设备损耗少;由于钻孔可以将桩基 形成光滑的壁面,减少桩孔的超挖,可以节约混凝土用量;采用钻孔施工可以避免人工 进入深孔开挖作业,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可以象人工挖孔桩一样采用干处振捣浇筑混 凝土,施工风险小,质量易保证,且可以节约水泥约三分之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1兼作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干处嵌岩钻孔桩钻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导桩挖孔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导桩施工深度需根据地质情况而定, 一般要求导桩深度不小于2米,同时嵌入完整的基岩不少于2米。
2、钻机就位。选用冲击钻钻孔施工。根据桩径确定钻头重量,在钻机前部1米范 围浇筑10cm厚混凝土并将钻机安装区平整夯实,待混凝土达到7天龄期导桩开挖完毕 后进行钻机安装,钻机安装必须平稳牢靠,不晃动。
3、造浆钻进
钻孔造浆选用黏土分次往孔内投放,同时往孔内注水,开动钻机冲击造浆钻进。开 始时钻机冲程控制在2米左右,随着造浆量的增加冲程也跟着按每小时1米的高度均匀 增加。
4、正常钻进
正常钻进冲程控制在4-6米内。钻进时浆液比重控制在1.4g/CM3左右。
5、钻孔进尺达到2.5米左右后即可开始掏渣清孔。清孔前将钻头提到高出孔口约 2.5米,然后启动副卷扬机提升掏渣筒掏渣。掏渣筒直径约为桩径的一半,底部设有阀 门,阀门开启是利用掏渣筒的重量形成的地基支撑反力顶开。
测量钻孔进尺,钻孔未达到设计深度,重复步骤3、4、5,直到达到设计深度。
6、清孔验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苯乙烯保温球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眼镜镜片框架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