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的后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3643.0 | 申请日: | 2008-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府梅;罗锦;王江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J1/00 | 分类号: | D02J1/00;D02J13/00;D06C7/00;D04B1/14;D04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并列 复合 长丝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的后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加捻:对PTT/PET双组分并列长丝进行加捻;
(2)定捻:将加捻后的PTT/PET双组分复合长丝进行定捻,定捻温度70~100℃,时间20-60分钟,用汽蒸定捻,或用热烘定捻;
(3)捻向与用途匹配:对容易产生纬斜的针织物用途,分别加工S捻向和Z捻向的两种双组分长丝,织造时S捻向和Z捻向的加捻长丝交替排列上机;对于不容易产生纬斜的针织物组织或后整理工序能够校正纬斜的产品,用单一捻向的长丝上机织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的后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对PTT/PET双组分并列长丝进行加捻,最佳捻度与单纤维分特数成线性关系,对于哑铃形或鞋底形截面形态最佳捻度(捻/m)=a-b×单纤分特数,其中参数a的取值范围为1200~2000,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100~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的后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对于某些机织物用途可省略定捻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的后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容易产生纬斜的针织物包括无缝针织、袜机、大圆机的平纹纬编,其S捻向和Z捻向的两种长丝以“1S1Z”间隔排列织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的后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捻、定捻设备为现有的长丝加捻和定捻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6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