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气门颈部螺旋磨削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5205.1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9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毛新海;张克民;任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11 | 分类号: | B24B19/11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月华 |
地址: | 2502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气门 颈部 螺旋 磨削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削加工工艺,确切地说是一种发动机气门颈部螺旋磨削工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气门颈部是气门在使用过程中的第二热点和危险部位,在高温、高压、疲劳、腐蚀和交变载荷等恶劣环境中,易发生断裂失效。造成易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气门颈部采用车削或磨削方式加工,加工后气门颈部表面形成的同心圆状的加工痕迹,气门在上述环境条件下长期工作,同心圆状加工痕迹处会成为应力集中点和疲劳源,即划痕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门颈部螺旋磨削工艺,在气门颈部采用螺旋磨削加工工艺可消除同心圆状加工痕迹缺陷,可有效地减少气门颈部断裂失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动机气门颈部螺旋磨削工艺,先将气门的气门杆部插于夹具内,将页轮安装在电动磨头上,然后,启动夹具,夹具带动气门绕气门轴线旋转,启动电动磨头,电动磨头带动页轮旋转;最后,用页轮磨削气门表面,磨削时,页轮沿气门的轴线方向对气门颈部进行磨削,磨削顺序是由气门盘至气门杆部移动磨削,直至消除气门颈部表面同心圆状加工痕迹。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磨削时,电动磨头轴线与气门轴线的夹角是α,20<α<75。夹具转速是500至1000r/min。页轮转速是22000r/min。页轮是涂附磨具弹性带柄页轮。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它由于采用螺旋磨削工艺,可将气门颈部表面粗糙度值控制在Ra0.8以下,同时,又能有效地减少气门颈部积炭,提高气门颈部散热效果,减少因热疲劳造成的失效,而且,可使气门外观更加完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工工艺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的页轮己磨削至气门杆部。
图中标号:1夹具、2气门杆部、3页轮、4气门盘部、5电动磨头、6气门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发动机气门颈部螺旋磨削工艺,先将气门的气门杆部2插于夹具1内,将页轮3安装在电动磨头5上;然后,启动夹具1,夹具1带动气门绕气门轴线旋转,启动电动磨头5,电动磨头5带动页轮3旋转;最后,用页轮3磨削气门表面。磨削时,页轮3沿气门的轴线方向对气门颈部6进行磨削,磨削顺序是由气门盘部4至气门杆部2移动磨削,直至消除气门颈部6表面同心圆状加工痕迹。
反复实验得出,磨削时,电动磨头5轴线与气门轴线的夹角是α,20<α<75。电动磨头5轴线与气门轴线的夹角α在20至75度之间时,磨削效果最好,可最有效地消除气门颈部6处的同心圆状的加工痕迹。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模及分析,得出结论,当夹具1转速是500至1000r/min时,页轮转速是22000r/min时,可达到较好的的磨削效果,在以上转速下,只需对气门磨削加工一次便可去除气门颈部6处的数条同心圆状的加工痕迹,得到成品气门,具有磨削效率高,加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由于,只需磨削一次,因此,可防止因多次磨削,使气门颈部出现数组磨痕情况发生,影响磨削质量的。
经过大量实验得出,使用的页轮是涂附磨具弹性带柄页轮时,磨削精度最高、磨削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扫频脉冲的超宽带无线通信调制方法
- 下一篇:液态均四甲苯的输送与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