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电子签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9022.1 | 申请日: | 200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4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后兵;任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瑞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签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能再恢复的一次性电子签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签封,是将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应用到有签封/防伪/防作弊作用的多个领域,如集装箱的电子关封、化工料罐的封箱、各种水/电/气/油等计量表的防作弊,高档贵重物品的防伪等等。
检索现有的技术中,参见中国专利200620073016.6号公开了一种《RFID电子签封》,它是由封线的两端接入天线线圈开路的两端,共同构成闭合电路,封线穿过被封件后在本体所附带的锁止机构处锁止。
此技术的不足之处是:
1、专利200620073016.6中封线被剪断后,因IC芯片与天线线圈直接相连,IC芯片仍有电信号,只是功能弱一些,电子签封仍能工作;本发明人曾做过相似产品的测试,剪断封线,仍可读写IC芯片。
2、专利200620073016.6号的封线没有遍布签封本体,故易通过破坏封线和天线没有覆盖的部分,电子签封仍可工作。
3、专利200620073016.6号的封线外部没有结构承载件的保护,所以在运动或运输中易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一次性电子签封装置,将IC芯片和天线远离,只用连接线将二者连接,使连接线和结构承载件连在一起,且将连接线布满结构承载件,达到真正一次性的电子签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电子签封装置,包括天线、连接线、IC芯片和结构承载件,其中IC芯片分离于天线之外,由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天线和IC芯片相连,连接线置于结构承载件之上或其中,连接线遍布于结构承载件的全部长度;结构承载件通过被封物件与自身的锁定机构被锁定,整个结构承载件由连接线构成封闭的环路。
天线用线圈或蚀刻或印刷制成;连接线可由金属导线、扁平线缆、导电银浆或导电油墨制成的导线,或由天线延伸的部分导线;结构承载件为非金属材质,如尼龙、工程塑料等,自身装有锁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IC芯片与天线离的较远,所以连接线断开,使IC芯片和天线完全脱离,从而使电子签封装置丧失功能。
2、本实用新型因为连接线布满结构承载件,所以一旦弄断结构承载件上任一处连接线,IC芯片和天线失去联系,丧失无线射频识别的功能,达到一次性电子签封目的。
3、本实用新型因为连接线是在结构承载件之上或之中,不易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4、天线可以由各种形式制作,如蚀刻/印刷/线圈。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天线1现用一个金属蚀刻天线安装在结构承载件4上,将一组连接线2围绕机构承载件4全部长度并安装在结构承载件4上,连接线2的一端连到天线1上,另一端连到IC芯片3上,然后把芯片3安装到结构承载件4上,将结构承载件4穿过被封装物件后与自身锁定机构5处被锁定。
也可以采取先用连接线2将天线1和IC芯片3连接好,再将三者安装到结构承载件4上等多种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瑞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瑞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