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形独墩的抱箍支架一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0164.0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8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田克平;荣学军;朱金坤;曹玉新;罗卫洲;连佳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支架 一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桥梁圆形独墩柱上的支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圆形独墩的抱箍支架一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在完成了桥梁圆形独墩的施工后,进行圆形独墩盖梁施工时,需要先搭设临时支撑设备,以便于对盖梁的模板进行临时支撑。目前,圆形独墩盖梁施工的临时支撑设备有以下几种:
1、利用钢管支架、扣件等,在整个施工面上搭设满堂支架,形成浇筑混凝土梁的临时浇筑平台。这种临时支撑设备具有以下缺陷:1)在施工时必须硬化满堂支架的基础,对支架地基进行分层处理,对于承载力差的软基,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支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到盖梁的施工质量;2)地基处理与支架的搭设施工周期长,施工进度较慢,费工费时,且需要大量的钢管、扣件等,成本也较高;3)要求施工现场必须没有障碍物,对于有障碍物的施工现场,则无法使用该种支撑设备;4)这种满堂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难以控制,特别是高墩更为明显。
2、在已经完成的桥墩柱上利用预留孔洞或者预埋钢结构的方式,形成临时支撑点,在临时支撑点上利用贝雷梁或者万能杆件搭设浇筑混凝土盖梁的临时浇筑平台。该种方式的缺陷是:需要在桥墩柱上预留孔洞或者预埋钢结构,造成桥墩柱施工不便,桥墩的钢模板需开口;且在桥梁施工完毕,预埋钢结构件割除后仍旧会在桥墩上留下痕迹,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美观。
3、抱箍结构,对于圆柱形独墩柱,目前普遍只是采用两个抱箍单体作为盖梁施工的支撑方式,先把两个抱箍单体按设计标高安装(或抱)在墩柱上,再用起重设备在抱箍临时支撑点(即两个半边抱箍的两个连接点处)上搭设贝雷梁支架,这种方法有以下缺陷:1)贝雷梁支架是搭设在上述抱箍临时支撑点(即两个半边抱箍的两个连接点处)上而并没有相互连接,因此,支架的稳定性不理想。2)高空贝雷梁支架的横向连接杆件需要分别栓接,且此栓接过程比较困难,并且每一个圆柱形独墩柱盖梁施工都要进行支架搭设工作,工作量很大。3)贝雷梁支架搭设在抱箍单体的两个连接处,对抱箍单体的有效摩擦面积也有影响。4)高空搭设支架安全隐患很大,特别是圆柱形高墩大墩径独墩盖梁施工中安全隐患更为明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来克服上述现有桥梁施工中的临时支撑设备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独墩的抱箍支架一体结构,该结构能够省略高空支架架设及多个横向连接杆件栓接工作,且该结构组装于圆形独墩时,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可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独墩的抱箍支架一体结构,该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且能够使抱箍具有足够的有效摩擦面积,以保证承载能力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独墩的抱箍支架一体结构,能够使该结构在装配时,容易沿圆形独墩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形独墩的抱箍支架一体结构,所述该结构固定设置在一圆形桥墩上,该结构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抱箍单体和与所述两个抱箍单体联结的一支架;所述每个抱箍单体是由两个半圆形的半抱箍体对应栓接构成;所述每个半抱箍体外侧设有一凸出的连接部;所述支架是由两个半侧支架对应栓接构成,每个半侧支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抱箍单体同侧半抱箍体的凸出连接部栓接成一体,每个半侧支架分别设有与另一个半侧支架栓接的连接端,两个半侧支架的所述连接端对应栓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一半侧支架分别于上下部沿抱箍两侧向另一半侧支架延伸设置所述连接端;两半侧支架的相对连接端由一拼接板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拼接板预先焊接在其中一半侧支架的连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抱箍单体半径与圆形桥墩半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抱箍体设置的凸出连接部由一凸块构成,凸块上设有螺栓孔,所述半侧支架由其底梁与所述凸块栓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上的螺栓孔为可调节半抱箍体位置的长形螺栓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抱箍单体顶部至少设置三个提升导向限位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导向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抱箍外侧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一沿抱箍径向设置的滑槽,滑槽内可移动地固定一滑杆,滑杆朝向抱箍的一端设有一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