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2021.7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2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大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的连接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路工作时都会发出热量,而在热量较高时会影响电信号特性,尤其在通讯设备中,散热器结构需要装配在集中发热的元器件上,保持其温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目前常用的散热器结构一般采用导热性能极好的金属材质制成,如铝合金,并且设置中间具有一空腔110,用于空气流通;散热器目前的设置一般是采用多个单元,如图1所示,在散热器的本体两侧设置为连接部120,可以将多个散热器单元进行层叠;所述连接部120的一侧设置为突出连接部121,在另一侧设置对应的插接孔122,所述突出连接部121和插接孔122分别设置成了对应的平行结构。
这样,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结构在多个单元层叠时,单元与单元之间就容易连接不好,造成单元的脱离,整体结构松散,而且单元之间的触接不紧密,导热传递不好,散热性能下降。
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缺陷,而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装置,通过改进连接部的结构,增强多个单元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提升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器装置,其包括多个散热片本体,以及在散热片本体侧边设置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平行竖直的至少两凸起部,另一侧设置有对应的插接凹部用于适配该两凸起部,并且该两插接凹部的空腔轴线设置具有大于零度小于180度的预定角度。
所述的散热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一侧设置为四个凸起部,并在另一侧对应设置四个插接凹部。
所述的散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为柱部,并且对应的所述插接凹部为柱形孔。
所述的散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为长条形突起,并且对应的插接凹部为长槽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器装置,由于采用了在连接部上设置的至少两凸起部和对应连接的插接凹部,插接凹部的空腔轴线预定角度设置为非平行状态,增强了单元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提高了组合后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散热器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装置进行组合连接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装置200,如图2和图3所示,其散热器本体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包括多个散热片本体,可以只包括两个散热片210,散热片210之间是用于流通空气的空间;也可以设置更多的散热片,根据生产规格的不同,散热片结构可能有不同。
在散热片本体侧边设置有连接部220,如图4所示的,所述连接部220的一侧设置为具有平行竖直的至少两凸起部221,即为公头;所述突凸部221根据散热片重量的大小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较佳实施例中设置为4个,两个一组。在所述连接部220的另一侧设置有对应所述凸起部221的插接凹部222,即母口,用于适配所述突起部,而且该插接凹部222的空腔轴线设置为非平行,具有大于零度小于180度的预定角度。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部在进行多个散热器单元的层叠时,如图3所示的,所述凸起部221设置为平行状态,需要经过一定的变形才能与所述插接凹部222相适配,由此,就可以是散热器单元之间连接固定非常牢靠,导热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突起部的设置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柱部,并对应设置所述插接凹部为柱形孔或槽孔;或者长条形凸起,并且对应的插接凹部为长槽形。由于散热器装置的生产多采用较软的铝合金制成,因此,上述凸起部的变形装配用力并不大,但能否实现两个散热器单元之间的紧密配合,由此更提高了其相互之间的导热性能,因此,散热性能提高。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大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大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2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