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孔及孔缘拉伸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1104.1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8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庄瑞斌;吕万长;王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瑞斌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37/10;B21D37/12;B21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127江苏省扬州市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孔 拉伸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转塔冲床专用的冲孔及孔缘拉伸的模具,尤其涉及在数控转塔冲床一次行程中完成冲孔及孔缘拉伸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一些应用领域需要在板面上的孔槽内连接与板面垂直的管状部件。由于板面较薄,管状部件连接在板面上的定位精度不好,因此需要在孔上加设定位套、圈,再将管状部件连接在套、圈内,从而实现精确定位。这使得生产成本增加,零件增多。在涉及密封要求时,由于多了零部件,使得密封变得很麻烦。后来,有生产单位设计出将成型孔孔缘拉伸,使其具有一定高度,从而便于安装、定位管件的技术方案,但该方法需要两套模具,即冲孔、拉伸。工序多,模具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在板面上先冲压出孔型,再将孔缘拉伸使其具有一定高度,在一次行程中即可实现冲孔、拉伸的冲孔及孔缘拉伸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模、下模,上模由打击头、设有盲孔的模座、导套、冲头、退料机构组成,打击头与模座、导套依次固定连接,在导套内设通孔,退料机构设置在通孔内,退料机构包括依次设于冲头与导套之间的退料环、设于导套上端面的弹性垫座、设于模座盲孔内的弹性垫组成,退料环与弹性垫座通过长螺杆连接,导套下端面略低于冲头下端面;下模由下模本体、压料板构成,下模本体上端面的外口设有弧形,压料板设于下模本体上方,两者通过下模弹簧、设有滑动导套的螺钉活动连接。
所述的冲头底面设有退料钉。
所述的打击头上设有止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上模的冲头外设置了导套,在下模上端设置了挤压板料的弧形,利用导套与下模上端的弧形实现冲孔后的拉伸工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冲头首先与下模孔对板料形成孔的冲切,接着,导套下端面与压料板接触,压紧板料,继续下行,拉伸孔缘。为防止拉成的板料卡套在导套内,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弹性垫驱动的退料环。本实用新型构思精巧,在同一加工行程内完成冲孔及孔缘拉伸,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打击头,2是模座,3是导套,4是退料环,5是冲头,6是退料钉,7是弹性垫,14是弹性垫座,15是长螺杆;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8是压料板,9是下模本体,10是滑动导套,11是下模弹簧;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参考图一
图中12是板料;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参考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参考图三
图中13是制成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下模,上模由打击头1、设有盲孔的模座2、导套3、冲头5、退料机构组成,打击头1与模座2、导套3依次固定连接,在导套3内设通孔,退料机构设置在通孔内,退料机构包括依次设于冲头5与导套3之间的退料环4、设于导套3上端面的弹性垫座14、设于模座2盲孔内的弹性垫7组成,退料环4与弹性垫座14通过长螺杆15连接,导套3下端面略低于冲头5下端面;下模由下模本体9、压料板8构成,下模本体9上端面的外口设有弧形,压料板8设于下模本体9上方,两者通过下模弹簧11、设有滑动导套10的螺钉活动连接。
冲头5底面设有退料钉6。
打击头1上设有止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图3、4、5,板料12定位,上模进给,首先冲切孔,接着,导套3与压料板8压紧板料孔外口,继续下行,下模本体9外圈的弧形引导板料12变形,完成拉伸,上模返回,制得制成工件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瑞斌,未经庄瑞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