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间隔胶热敏材料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1748.2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6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伏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摩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间隔 热敏 材料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有多个生产工序或场合需用到同个产品的信息的领域,会用到多个标签,现今这类标签结构为:在一隔纸上粘接有多张显示信息的热敏纸,如:产品为电子类,一共有3个生产工序,每到一个需标示产品信息的工序,即从标签上撕一张热敏纸下来使用。现今这类标签的间隔胶的位置容易出现偏差,出现偏差的关键是隔纸的表面处理的位置,表面处理的涂料一般是硅油,硅油起到防粘隔离的作用,热敏纸粘接的隔纸表面涂有硅油,热敏纸可撕离下来。现今常用标签将隔纸作为热敏纸的撕离面,如在隔纸上粘接多张热敏纸,因热敏纸为可相对活动的粘接于隔纸上,在特定条件下热敏纸可能会出现错位情况,造成标签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层间隔胶热敏材料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层间隔胶热敏材料标签,包括至少两张相互断开的背面涂覆有背胶的热敏纸,其中一张热敏纸背面不可撕离的粘接于隔纸上,其余热敏纸背面可撕离的粘接于隔纸上,隔纸背面涂覆有一层背胶,隔纸背面经背胶粘接有可与隔纸撕离的底纸。
其中,所述隔纸表面部分涂覆有硅油,热敏纸为四张,其中一张粘接于隔纸的无硅油处,其余三张热敏纸粘接于隔纸的有硅油处。
粘接于隔纸有硅油处的热敏纸背面的一边缘处为无背胶的无胶区。
所述背胶为水胶、油胶、热融胶中的一种。
所述隔纸为PET膜或格拉辛纸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标签设计成多层结构,把热敏纸的撕离区位置错开,一张热敏纸为从底纸上撕离,其余热敏纸为从隔纸上撕离,从而避免了热敏纸可能出现的错位问题。本实用新型将从隔纸上撕离的热敏纸背面边缘处设置一段无胶区,更加方便了热敏纸从隔纸上撕离。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工艺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推广和普及前景广阔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平面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一种双层间隔胶热敏材料标签,包括至少两张相互断开的背面涂覆有背胶2的热敏纸1,其中一张热敏纸1背面不可撕离的粘接于隔纸3上,其余热敏纸1背面可撕离的粘接于隔纸3上,隔纸3背面涂覆有一层背胶2,隔纸3背面经背胶2粘接有可与隔纸3撕离的底纸4。背胶2为水胶、油胶、热融胶中的一种。隔纸3为PET膜或格拉辛纸中的一种,同时隔纸3也可选用其它性质相类似的材料。
避免热敏纸1与隔纸3粘牢,一般采用在隔纸3上涂硅油5的方法,硅油5可起到防粘隔离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在隔纸3表面部分涂覆有硅油5,热敏纸1为四张,其中一张热敏纸1粘接于隔纸3的无硅油5处,其余三张热敏纸1粘接于隔纸3的有硅油5处。热敏纸1的数目按具体需要决定,本实施例中标签用于电子产品生产,如电子产品有三个生产工序,在使用标签时,将撕离底纸4后的标签粘接在产品上,随产品一起流动,每到一个需标示产品信息的工序,即从隔纸3上撕一张热敏纸1使用。
如图2所示,为方便热敏纸1从隔纸3上撕离下来,粘接于隔纸3有硅油5处的热敏纸1背面的一边缘处为无背胶2的无胶区6,在热敏纸1背面边缘处设置一段无胶区6,在将热敏纸1从隔纸3上撕离下时,可从热敏纸1的无胶区6处将热敏纸1揭起,从而更方便将热敏纸1从隔纸3上撕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标签设计成多层结构,把热敏纸的撕离区位置错开,一张热敏纸为从底纸上撕离,其余热敏纸为从隔纸上撕离,从而避免了热敏纸可能出现的错位问题。本实用新型将从隔纸上撕离的热敏纸背面边缘处设置一段无胶区,更加方便了热敏纸从隔纸上撕离。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工艺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推广和普及前景广阔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摩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摩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