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可滑动和翻转的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837.0 | 申请日: | 200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孟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基信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Q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琦 |
地址: | 200051上海市天***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滑动 翻转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滑动和翻转的手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滑盖机,如图1~4所示共由4块印刷电路板组成,构成的滑盖机主要有15个基本构件,分别示于图1~图4中,它们是:收发二合一喇叭1、显示屏2、副按键膜3、发光二极管背光灯4、支架5、马达6、摄像头7、副板8、主软板9、显示膜组10、电池11、主板12、主按键膜13、麦克风14、天线15、整机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的滑盖机所存在的缺陷,使之在接听状态时具有更贴合听话者的脸部和显示内容可让多人多角度观看的功能,这些都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滑动和翻转的手机,其具有处在滑动状态时用户接听电话可更贴合人的脸部和处于翻转显示屏时,将手机放在桌面上方便多人多角度观看手机显示屏上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一种具有可滑动和翻转显示的手机,包括收发二合一喇叭、显示屏、副按键膜、发光二极管背光灯、支架、马达、摄像头、副板、主软板、显示膜组、电池、主板、主按键膜、麦克风和天线以及转动功能构件,使手机上滑时,滚轮沿翻盖部份的轨迹槽下移,克服转轴顶压力将翻盖部份顶起与滑盖部份成一角度,使手机处于接电话状态时能更贴近接听者的脸部;在滑动后翻转显示,即将手机放在桌面上,可方便多人从多角度观看屏幕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已有的普通型滑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合盖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盖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翻盖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翻盖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滑盖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5~图10并结合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一个较好的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为的是,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色,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图4已在背景技术中作了详细描述,它分为四块印刷板,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普通滑盖型手机结构。
图5~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是对图1~图4所示的普通滑盖型手机的改进,克服了已有普通滑盖型手机体积大,在接听电话时,未能很好地允许贴合接听者的脸部,而且也只能一人观看显示屏内容,为了克服已有滑盖机的缺点,为此增设了可转动的翻转部件,实现了可滑动和翻转的性能,即接听电话时,本实用新型手机能更好地贴合听话者的脸部;观看显示屏时,可将手机置于桌子上,让更多人可从不同角度观看显示屏内容。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已有的普通滑盖机的结构,使之具有可滑动和翻转的功能,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除了具有图1~图4所示的普通型滑盖机之外还具有翻盖前壳16,翻盖后壳17、滑盖前壳18、滚轮固定件19、滑块20、滚轮21、本体前壳22、本体后壳23、转轴24和滑盖后壳25,其中:a、处于滑盖状态时(如图6所示),翻盖前壳16和滑盖前壳18通过滚轮21形成一定角度,这样,用户在接听电话时,手机更加贴合接听电话者的脸部;
b、处于翻盖状态时(如图7所示)更适合将手机放在桌面上,翻盖前壳16和滑盖前壳18形成较大角度,方便多个用户观看手机屏幕内容。
c、本实用新型处于合盖的状态时,则如图5所示,形成一长方形立体结构,整体结构只呈现翻盖前后壳16,17和滑盖前壳18以及显示屏2与副按键膜3。
请参阅图9和图10,如图9所示,滚轮21与翻盖6设有避让结构,故在翻盖状态,手机的翻盖轨迹槽与滚轮21错开,翻盖前壳16依借转轴24的顶压力作用而贴在滑盖前壳16上,因此,形成一定角度。
在图10中,手机上滑时,滚轮21沿翻盖前壳16的轨迹槽下移,克服转轴24顶压力将翻盖前壳16顶起,而与滑盖前壳16成一定角度,使电话接听人脸部贴合手机翻盖前壳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基信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基信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