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箔带材电镀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567.5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42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谭春林;李伟善;黄启明;杨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7/06 | 分类号: | C25D7/06;C25D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箔带材 电镀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箔带材的加工,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箔带材电镀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已成为便携式设备的重要能源。碳材料是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理论容量为372mAh·g-1,已难以满足现在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发展及电动汽车对大容量、高功率的化学电源的广泛需求。因此对可替换现有碳负极的新型合金负极的研究越来越活跃。
锂可与大多数金属(Si、Sn、Sb、Al等)可逆地形成合金。这些金属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合金负极材料的加工性能以及容量密度均较现有的负极材料要好,同时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n基、Sb基、Si基、Al基等合金方面,这类合金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分别为990、660、3800、2234mAh·g-1,远远大于商业化的碳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和前景。
金属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一般采用制粉法。制粉法常用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真空熔炼法、化学还原沉积法以及热还原法等方法。制粉法所制的活性粉料必须通过与导电剂以及粘结剂按照一定比例调和成浆料,然后通过涂布的方法把粉料粘结在集流体金属箔带材上,然后烘干、压片、真空干燥最终制得负极材料。这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以及钴酸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制备电极的方法相同。粉料涂布制备电极的方法经历调浆、涂布、反面涂布、干燥、压片、切片、称量等繁杂程序,制备时间周期长,操作复杂,而且采用粘结的方法制备的电极,容易脱落,容易与集流体失去良好的电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对各种金属箔带材进行加工、效率高、操作方便的金属箔带材电镀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金属箔带材电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机、镀头升降机、镀头、电镀槽、洗涤箱、鼓风干燥箱和收卷机,所述金属箔带材一端和放卷机连接,另一端和收卷机连接,在金属箔带材前进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电镀槽、洗涤箱和鼓风干燥箱,镀头升降机连接镀头,镀头设置于电镀槽的上方。
所述电镀槽包括底座和镀液槽;底座的一端设有驱动轮毂,驱动轮毂连接电机,底座的另一端设有从动轮毂,驱动轮毂由底座柱子支撑定位,从动轮毂由底座柱子支撑定位,驱动轮毂和从动轮毂均与阴极电刷接触,底座柱子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阳极板,两个阳极板呈倒“八”字型,两个阳极板伸进镀液槽内;镀液槽设置有镀液进口、镀液出口、空气搅拌进气口和温度控制探头,温度控制探头连接有镀液恒温加热器。
所述镀头上端设置有两个压带轮毂,镀头中部可拆卸地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阳极板,两个阳极板呈倒“八”字型,镀头下端设置有导带轮毂。
所述洗涤箱包括盖子和箱体,盖和箱体都设有水管,箱体分为多个隔间,在每个隔间中,水管上设有喷水头,隔间的两个侧壁设有凹槽,每个隔间都设有尾水管。
所述鼓风干燥箱包括盖子和箱体,盖和箱体都设有鼓风导管,鼓风导管上设有多个鼓风口,箱体的两个侧壁设有凹槽,鼓风干燥箱的一个侧壁设有定位轮。
所述收卷机连接力度感应电机。
所述镀头升降机设有调节镀头高度的手动摇柄。
所述镀液槽为塑料镀液槽,驱动轮毂为不锈钢轮毂,阴极电刷为阴极铜电刷。
所述导带轮毂为聚四氟乙烯导带轮毂。
上述的金属箔带材电镀系统,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合金负极材料连续制备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一、本金属箔带材电镀系统可对各种金属箔带材进行加工,铜箔、铝箔等各种导电薄膜都可加工,特别适用于厚度为10~20μm的金属箔带材的双面电镀;
二、本系统对金属箔带材进行电镀、洗涤、干燥,一体化连续加工,效率高,操作方便;与传统粉料涂布工艺相比较,生产速度快,无需经过漫长调浆过程,可实现一次成型双面电镀,无需两次涂布;
三、成本低、污染小、镀层紧密不易脱落,克服了粉料涂布工艺中粘结不牢的缺点;厚度可控和粒径可控,厚度和粒径可通过改变电镀电流密度或者不同电镀方法控制,无需前期材料的制备过程,操作简单。
本系统加工的金属箔带材,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合金负极材料(负极集流体薄膜带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箔带材电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镀头向下移动)。
图3是图2的镀头和电镀槽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5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