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液压推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721.6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2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中平 |
主分类号: | F15B15/18 | 分类号: | F15B15/18;F15B15/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64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液压 推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液压推杆适用于往复直线运动,可用于上升、下降或夹紧工作物,也可用于远距离及高空危险地区,并可和计算机联网进行集中(程序)控制。冶金、矿山、煤炭、电力、机械、粮食、水泥、化工、水利、运输等各行业是不可缺少的通用动力源。
但由于现行的电液压推杆结构及原理是:电机动作,通过油泵和油路集成块向液压缸内供油,以达到直接控制伸缩杆作直线往复运动;通常直接在伸缩杆的自由端设置连接头。由于电液压推杆内的密封件在高温下会溶化或变形,使得伸缩杆内的压力无法建立,无法在很多高温环境下正常使用。电液压推杆在正常工作时,如果工作时间过长,伸缩杆内部也会产生机械温度,如果长时间使用就会损坏或减少使用寿命。故在没有可替代产品的条件下,现在高炉、焦化厂等高温环境下还是使用机械传动或手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适应高温条件、密封性能强的机械液压推动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油箱、双向齿轮油泵、油路集成块,所述双向齿轮油泵连接在电机和油路集成块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油路集成块的进、出油接口连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一螺杆,在螺杆上螺纹连接螺母,在螺母外设置导套,所述导套固定支撑在机架上,螺母的外周设置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配合在导轨上,螺母的端部固定连接推杆。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电液推杆以电机为动力源,通过电机正(反)向旋转,使液压油通过双向齿轮油泵输出压力油,经油路集成块送至液压马达,使液压马达正(反)向旋转,由于液压马达的输出端连接螺杆,螺杆也同步作正(反)向旋转,与螺杆配合的螺母则在导向槽内作前(后)运动,至使与螺母固定连接的推杆作直线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自动保护功能:电液推杆工作时,如推杆所受外力超过额定的输出力或已到终点,电机仍在转动,这时油路中油压增高到调定的压力,溢流阀迅速而准确地溢流,实现过载保护。电机虽在转动,但不会烧毁。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液压传动,动作灵敏,运行平稳,能有效地减缓外来的冲击力,行程控制准确。本实用新型采用机、电、液一体化全封闭结构,工作油路循环于无压的封闭钢筒中,体积小,不漏油,便于安装维修。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吸尘、不进水、内部不锈蚀,使用寿命比气缸、电动执行机构长久。本实用新型油缸内部不采用密封件而采用机械传动缸,不需要密封件。箱体内采用高温油泵内部所有连接方式都是紫铜垫片平面密封,可以在高温下长时间无故障的运行。故,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高炉、焦化厂等高温环境下使用。
另,本实用新型的螺杆通过一连接轴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支撑在一套管内,所述套管与液压马达的机壳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由电机1、油箱5、双向齿轮油泵3、油路集成块4、液压马达6、套管15、连接轴14、螺杆10、螺母8、导套9和推杆11组成。电机1、导套9、螺杆10、螺母8和推杆11布置在油箱5的外端,其余布置在油箱5内。
电机1和双向齿轮油泵3之间通过联轴器2同轴连接,双向齿轮油泵3另一端连接油路集成块4。油路集成块4的进、出油接口通过油管13连接液压马达6,液压马达6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通过轴承7支撑在套管15内,套管15则固定在液压马达6的机壳外。
油箱5的外端固定导套9,导套9内壁开设直条状导轨8。
在导套9内布置螺杆10,螺杆10的一端与连接轴14同轴连接,在螺杆10上螺纹连接T形螺母12,螺母12的外缘设有直形槽,该直形槽配合在导轨8上,螺母12的端部固定连接推杆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中平,未经李中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手动加油泵
- 下一篇:具有图像撷取功能的数字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