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树脂真空浸渍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845.2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64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苏君明;赵大明;李永军;李睿;谷立民;彭志刚;孟凡才;肖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真空 浸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渍罐,特别是一种浸渍炭化工艺制造炭/炭复合材料产品的树脂真空浸渍罐。
背景技术
目前,浸渍-炭化工艺为制备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产品的主要方法之一,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其优点是树脂浸渍深度大,密度均匀性好,增密速度快。
浸渍工序目前所使用设备主要是正压浸渍设备,中国国防专利200610056380.6公开了一种真空/压力树脂浸渍固化装置,其特征是树脂放入炉中预热后,将预制件完全浸入树脂中,将浸渍炉密封锁紧后对炉内加压,使树脂浸入预制体孔隙内部;但此类正压浸渍设备有三点不足:(1)属压力容器类,制造成本、维护成本、检定费用均较高;(2)在产品浸渍过程中,常用的氮气加压成本较高;(3)大直径产品浸渍困难,通常正压浸渍只适合直径小于1m的炭/炭复合材料产品的浸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树脂真空浸渍罐,该树脂真空浸渍罐适合各类形状尤其是直径1米以上大尺寸的炭/炭复合材料产品浸渍,且制造成本、维护成本及使用成本均较低。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脂真空浸渍罐,包括炉壳,炉盖,真空表,法兰,进树脂孔,球阀,放树脂孔,抽真空管和罐底,其特点在于,所述炉壳内部还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为用于浸渍不同直径产品的、节约树脂用量的、筒状结构的内筒和/或外筒,所述内筒和/或所述外筒与所述罐底密闭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负压浸渍,结构简单,有效的节约了建造成本、维护成本及压力容器的检定费用。
(2)由于采用可负压浸渍,与正压浸渍的增压相比,可有效的节约生产成本。
(3)当罐内真空度为-0.090MPa~-0.098MPa时,通过2~4周期的浸渍,可将密度为0.3g/cm3~0.7g/cm3的预制件增密到1.60g/cm3。
(4)由于采用巧妙的不同直径的单层或双层筒状设计,可在浸渍不同直径的产品时,选择相应的内筒或外筒,可以有效的节约树脂。
(5)由于采用炉内负压的浸渍方式,可以利用炉内负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差,将树脂吸入罐内。
(6)直径达Φ1600mm,在浸渍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炭/炭喷管、喉衬、热场材料等炭/炭复合材料产品具有更大优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螺栓; 2-销; 3-放树脂孔;
4-球阀; 5-罐底; 6-矩形密封圈;
7-内筒; 8-外筒; 9-炉壳;
10-抽真空管; 11-销座; 12-法兰;
13-圆形密封圈;14-吊耳; 15-炉盖;
16-进树脂孔; 17-真空表; 18-真空表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壳9,炉盖15,真空表17,法兰12,进树脂孔16,球阀4,放树脂孔3,抽真空管10和罐底5,炉壳9内部还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采用一个小直径的内筒7,或采用一个大直径的外筒8,或者采用两层筒状结构,该两层筒状结构由内筒7和外筒8构成,分成不同直径的内筒与外筒是为了在浸渍不同直径产品时能够节约树脂的用量,内筒7和/或外筒8都与罐底5密闭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顶部的法兰12处采用圆形橡胶密封圈密封。
上述实施例中,炉壳9与炉盖15采用真空球阀及橡胶密封圈密封密封。
上述实施例中,负压的真空表17显示炉壳9内的真空度值。
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炉壳9内负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差可以将树脂吸入所述罐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帚
- 下一篇:车用可携式电子设备的承载装置